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5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198篇
航空   1356篇
航天技术   332篇
综合类   204篇
航天   47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关涛  张靖周  单勇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8):1889-1896
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射流孔交错偏置排布下的楔形凹表面对流换热,在射流孔偏置间距比(L/d)为0~2.5、射流孔距凹腔前缘间距比(H/d)为6~12、射流冲击雷诺数(Re)为10000~28000的研究参数下,研究结果表明射流孔交错偏置排布在凹腔中诱导复杂的涡流,对应于射流冲击驻点区的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得到增强;相对于直线排布的射流孔,小射流孔交错偏距比能够使得凹腔前缘附近沿弦向的展向平均努塞尔数相对射流孔直线排布方式有所改善,随着射流孔交错偏距比增加,沿弦向的展向平均努塞尔数最大值所对应的弦向位置逐渐向凹腔前缘下游迁移.为了在保持凹腔前缘对流换热能力不受到显著削弱的前提下,改善凹腔前缘附近的射流冲击对流换热能力,射流孔交错偏距比宜选择在1倍射流孔直径左右.   相似文献   
942.
喷射方式对煤油超声速燃烧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刚  朱韶华  郭新华  田亮  徐旭 《推进技术》2016,37(3):488-495
为了优化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料喷注系统,提高燃烧性能和发动机可靠性,基于串联凹腔燃烧室构型,对不同燃料喷射方式下液态煤油超声速燃烧进行了三维数值研究,着重分析了壁喷与环喷两种燃料喷射方式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并与试验测得的壁面静压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环喷改善了掺混效果,使燃料在流道中分布均匀,使其燃烧效率比壁喷提高了4.36%;两种喷射方式下沿程总压损失基本相当,在出口处总压损失了约50%;在第二排喷点下游,环喷得到的CO2分布范围比壁喷大,且更均匀,体现了其促进燃烧的特性;环喷因燃料动压比较壁喷的小,故其燃料穿透深度比壁喷小。综合来看,建议在相同的燃料当量比下,选择壁喷方式,以简化燃料喷注系统,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43.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由轴流压缩机驱动运行,具有运行范围宽、流场品质高、运行时间长等优点,是国际上最主要的跨声速风洞类别。近年来我国飞行器型号研制对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试验需求快速增长,为了弥补我国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设备短板,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建设了2.4 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该风洞是我国第一座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为了获得最佳的风洞流场品质和气动性能,航空工业气动院研发了多项适用于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气动外形设计技术,包括风洞的喷管、试验段、二喉道等高速部段的气动设计技术和低速部段气动设计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总体设计要求和主要部段的气动设计方法,并通过CFD计算和风洞试验开展研究与验证。通过应用先进风洞气动设计技术指导风洞建设及调试,2.4 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流场均匀性、噪声和湍流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试验数据品质与国际先进风洞一致。  相似文献   
944.
何锋  张立  于思凡  周璇 《航空学报》2023,(2):286-295
ARINC653-2规范定义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IMA)实时操作系统采用分区和任务两层调度方案,在该框架下的任务可调度性分析是保证航空电子系统实时性、可靠性的关键。目前的可调度性分析无法计算多窗口分区下任务最大响应时间(WCRT)。为此,基于网络演算模型对服务能力的封装,定义处理平台服务曲线为平台所能提供计算资源的服务函数,定义分区任务到达曲线为分区任务对平台计算资源的需求函数。分析处理平台的服务曲线和分区任务的到达曲线,计算得到任务的最大响应时间,继而进行可调度性判断,由此从服务能力和服务需求角度诠释分区系统任务最大响应时间分析的物理意义。设计了主时间框架下分区包含多个激活窗口的验证案例,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得到与传统WCRT分析同等的精度,并且能够准确计算分区包含多激活窗口条件下的任务最大响应时间,实现了网络演算视角下分区系统可调度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945.
风扰、气流扰动和模型未知部分的估计精度直接影响着无人机(UAV)的稳定性和控制品质,扩张观测器(ESO)能估计这些部分,但存在型别低,收敛性差,估计精度低等问题。补偿函数观测器(CFO)采用纯积分、补偿和传递函数型别的思想,改变了ESO结构,使得CFO较ESO高2个型别,精度高,收敛性强。然而,CFO是利用线性滤波器补偿系统的未知函数或扰动,对快速变化的高次非线性函数补偿能力不足。本文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替代了线性滤波器或积分器,提出了带有RBF神经网络的CFO,进一步提高了估计精度。应用带有RBF神经网络的CFO得到的非线性未知函数和扰动以及微分信息,设计了主动模型函数补偿控制算法,应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将该模型补偿控制算法成功地应用于四旋翼飞行器姿态系统的控制。仿真对比了所提出的基于CFO的模型补偿控制,PID控制和自抗扰控制算法,同时在基于Pixhawk的控制测试平台实验中,对比了这3种控制策略,测试四旋翼飞行器对不同参考姿态的跟踪性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在暂态性能和稳态跟踪精度方面,优于其它控制器。  相似文献   
946.
调相负反馈抗边带错锁,完全克服了以前多个滤波器方式的缺点,性能十分优良。同时,锁相环的捕获带宽显著地加宽了。对于不同的应用要求,应选择不同的调相负反馈环路增益系数。  相似文献   
947.
凹圈型初始几何缺陷对外压球形封头临界载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Koiter非线性弹性稳定性理论,分析了凹圈型初始几何缺陷对外压球形对头承载能力的影响。对于凹图型初始几何缺陷,用带高斯指数调制因子的高次Legendre多项式进行数学描述。由于在基本状态,球壳能量泛函的二次变分和三次变分的积分表达式极为复杂,在计算程序中需要使用高精度算法。计算结果表明.承受均匀外压载荷作用的球形封头对于与实际屈曲模态相同的凹圈型初始几何缺陷是极为敏感的。  相似文献   
948.
掌指部限制层的设计 第六代手套的掌指部分被设计成与航大员手形同形化。利用褶状结构和轻质的聚酯织物,手指的活动关节被设计成全织物组件,以降低扭矩并增强指尖的触感。通过掌指部适配性的最优化,手指关节的扭矩得到了减小,并达到了掌指部全面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949.
基于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的航天器大角度姿态机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航天器大角度姿态机动,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神经元自适应比例积分差(PID)控制器设计方法。基于误差二次型最优理论推导出相应的单神经元输入权值参数调整算法,并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所设计的控制器结构简单、计算量小、鲁棒性好,能更好地适应航天器模型的不确定性,易于在轨实现。数学仿真结果验证控制器有效。  相似文献   
950.
防老剂对HTPB-IPDI高燃速推进剂性能影响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温加速老化方法,研究了胺类防老剂H(N.N’-二苯基对苯二胺)和酚类防老剂甲叉4426-S(硫代双-3,5-二叔丁基-4-羟苄基)对HTPB/IPDI高燃速推进剂贮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推进剂的常温抗拉强度升高,常温、高温、低温下的伸长率降低,加入甲叉4426-S的HTPB/IPDI推进剂的高温贮存性能优于防老剂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