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8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205篇
航空   826篇
航天技术   540篇
综合类   94篇
航天   143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针对当前和今后的电磁干扰坏境的变化趋势,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必须具有抗舰载杂波干扰,抗角度、距离欺骗干扰,抗同频异步干扰、抗海杂波背景干扰,抗舰载箔条干扰的能力。本文介绍了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抗上述几种干扰(舰载箔条干扰除外)的试验方法和结果的定性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802.
光电对抗与光电反对抗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斗争中不断互相促进和提高,从而促进了武器系统性能的提高。本文通过具体战例,分析光电对抗与反对抗在战术、技术上如何较量,且如何促进光电制导武器系统性能的提高。在简要介绍我国光电干扰技术研制概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开展光电干扰技术研究的几个课题及其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03.
航天飞机控制系统功能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小型航天飞机控制系统可能采用的一些技术设想和方案。文中综合介绍、分析垂直起飞、水平返场着陆航天飞机控制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工程实现方案设想;论述了飞行控制系统的运行环境、使命及检测监视发射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为了探讨航天飞机这一庞大工程的实现途径,文中也就控制系统工程实现途径及技术风险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804.
航天飞机再入飞行制导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再入制导的具体制导模型及其实现问题。再入制导段的飞行高度从120km到20km,再入飞行速度是25马赫左右到3马赫左右范围。  相似文献   
805.
本文讨论空载(机载、弹载)脉冲多普勒体制雷达中可编程DBS信号处理机的机理、结构及实现方法。研究了应用DBS技术提高空载雷达方位角分辨力的原理。提出了用高速位片实现的、采用微程序控制的可编程DBS实时信号处理机的硬件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可使DBS信号处理机在2ms内实时地处理完一幅子图像,其系统的多普勒波束锐化比可达15:1。  相似文献   
806.
反雷达导弹惯性末制导基准轴误差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广义卡尔曼滤波方法解决空地反雷达导弹抗雷达关机方案中出现的惯性末制导基准轴指向误差的修正这一问题。最后举出了导弹运动模型的实例。  相似文献   
807.
本文讨论全液浮陀螺加速度表的动态模型辨识及应用辨识所得模型进行动态跟踪误差补偿的方法。文章首先根据陀螺加速度表的动态模型估算了全程跟踪误差,其次介绍了脉冲传递函数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和应用AIC准则来确定MA噪声的滑动阶数的原理。接下来讨论了用内环力矩器输入试验来实现辨识的可行性和实现辨识的一些问题。然后探讨了补偿动态跟踪误差的一些方法。最后对于一阶MA噪声情况应用增广最小二乘法进行了辨识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全液浮陀螺加速度表的动态模型是可以辨识的。  相似文献   
808.
为了在战略远程导弹制导精度仿真中运用统计试验法,本文推荐了一种随机变量的对偶变数抽样方法。介绍了减少试验方差的意义以及在计算机上具体实施计算的步骤。文中以模拟打靶的计算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简便,能大大减少模拟试验次数。  相似文献   
809.
810.
对SPOT-4卫星上的高分辨率可见光/红外成像仪(HRVIR)的测试目前已告一段落,全部指标均已达到。本文在一般性介绍这种多光谱相机之后,对探测装置、电子系统及探测器拼接及配准所需的相关设备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突出强调新型短波红外通道的温控和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及配准星上全部通道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