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5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178篇
航空   1646篇
航天技术   209篇
综合类   328篇
航天   31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1.
双层涡轮叶片异形冷却单元内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实际加工成型的双层涡轮导向器叶片内部特征,模化出操场形和椭圆形截面冷却结构。针对其内部应用的冲击/气膜复合冷却形式,实验研究了冲击靶面的换热特性,重点分析了通道截面形状不同时,进口Re数、气膜出流以及冲击孔和气膜孔的相对位置对冲击靶面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中发现通道内部局部Nu数呈中心对称的波浪形分布,并且气膜孔壁面上游的换热效果整体低于下游,只有在靠近气膜孔中心局部区域的换热系数较高。随着进气Re数增加,换热效果逐步增强 。实验数据表明,截面形状不同的冷却通道的换热特性规律不同。对于操场跑道形冷却通道,冲击孔和气膜孔顺排时冷却效果较好;而椭圆形冷却通道中,冲击孔和气膜孔错排时冷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12.
为对近地环境太阳风状况进行可靠预测,引入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步预测方法来预测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拉格朗日点1(L1)处距离输入观测数据序列未来24、48、72、96 h的太阳风速度.采用SDO的图像数据提取冕洞面积等特征信息,并从NASA OMNIWEB数据集提取其他输入特征,形成多变量的时序数据作为太阳风速度预测的输入信息...  相似文献   
913.
涵道螺旋桨被认为具有推进效率高、结构紧凑、安全性高及噪声水平低等优势,在多种飞行器上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为了探究几个重要设计变量对涵道螺旋桨气动特性的影响和流动机理,以推进式涵道螺旋桨为研究对象,使用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多重参考坐标系(MRF)的准定常求解方法以及静止域和旋转域进行面搭接的结构网格,研究了螺旋桨旋转速度和来流速度、涵道径弦比以及涵道唇口偏转角度对涵道螺旋桨气动特性的影响和流动机理。研究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涵道推力占总推力的比例先增加后减小,在研究范围内,涵道和桨叶在不同的来流速度下表现出了不同的流动特性;随来流速度的增加,总推力和推进效率先增大后减小,推力和推进效率的非单调变化主要受到涵道唇口和桨叶当地工况以及涵道唇口和桨叶部件流动分离两方面的影响;带有涵道的构型中,涵道径弦比对涵道螺旋桨的推力特性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范围内不同径弦比的涵道螺旋桨的巡航工况下推进效率均大于孤立螺旋桨;研究的向外扩张的涵道唇口其大迎角特性较好,主要体现在大迎角状态下推力较大和失速特性较好,并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涵道螺旋桨和孤立螺旋桨的区别以及涵道与...  相似文献   
914.
传统离散速度方法在求解跨流域流动问题时,通常只求解动理学模型方程,即Boltzmann-BGK方程。与传统方法不同,改进离散速度方法同步求解了动理学模型方程和相应的宏观伴随方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分子碰撞影响考虑到宏观伴随方程的通量计算中,同时宏观方程预估得到的结果可以用于预估平衡态,从而实现Boltzmann-BGK方程的全隐式离散。这两点改进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方法在连续和近连续流区域计算效率低、计算精度差的缺陷。为了进一步减少速度空间的网格量和避免数值求积时的Runge现象,采用了非结构网格结合矩形律来离散速度空间并引进守恒修正来强制满足相容性条件。算例测试表明,采用速度空间非结构网格和守恒修正可以有效减少改进离散速度方法的计算量和内存花销。  相似文献   
915.
补气式等离子体合成射流(PSJ)激励器通过在常规激励器的腔体上外接单向阀,增加吸气复原阶段的补气量,提升射流能量。为防止漏气,对单向阀结构进行了特别设计,并在单向阀进气口打开和封闭时,分别测量了激励器射流峰值速度、腔体内部压力,及其放电电压和电流,探究单向阀补气改善射流性能的工作机制。结果表明,单向阀能够显著提高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性能。射流穿透高度提升达30.0%,射流峰值速度增加达到18.7%,射流作用范围面积扩大达76.3%。但其有效作用频段仍与单向阀的响应频率和承受反向冲击压力的能力及激励器饱和工作频率密切相关。补气工作机制是单向阀补气与放电之间形成正向反馈作用,通过单向阀在吸气复原阶段扩大进气口面积,吸气复原更充分,腔内气压增大,使得气体击穿电压升高,增大能量沉积阶段的放电能量,提高腔内压力,产生更大内外压差,从而提升射流性能。射流喷出后腔内负压更大,也进一步促进了吸气复原,通过单向阀补气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916.
动态不确定环境下,为有效地提升UAV执行任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UAV自主避障过程中考虑了自身的性能约束条件.在速度障碍圆弧法的基础上,考虑UAV的法向和纵向加速度约束范围,研究了速度障碍圆弧随速度矢量变化的规律,提出了一种考虑UAV性能约束的变速度自主避障算法.该算法在考虑自身性能约束条件下,为实现UAV对威胁障碍的...  相似文献   
917.
速度控制是提高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的关键技术.常用的速度控制有前加减速控制和后加减速控制,后加减速算法简单,但会产生轨迹偏差,前加减速算法控制准确,不存在轨迹偏差.分析前加减速控制的特点,采用迭代和前向预测的方法设计了前加减速控制算法,针对小线段加工时线段长度过小而无法满足加减速区间长度的问题,设计了拐点速度修正算法和指令速度修正算法.最后在开放式六轴数控系统上实现了前加减速算法,经过加工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加减速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18.
射流襟翼-低压涡轮叶栅主动流动控制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PAK-B低压涡轮叶型,基于耦合了Langtry-Menter转捩模型的Menter's SSTk-ω两方程模型,数值研究了不同流动状态下射流襟翼的流动控制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射流襟翼能够有效控制PAK-B叶型失速流动状态下的损失,当射流流量百分数为2%,能量损失系数较无射流襟翼控制状态时下降40%;同时,气流转折角增大5%;影响并使主流进口质量流量减小10%,对于叶型未失速流动,控制不一定有效.结果还表明,射流襟翼能够推迟相邻叶型吸力面边界层转捩,从而延迟分离流动再附.   相似文献   
919.
陆熊  宋爱国 《宇航学报》2007,28(6):1740-1746
力/触觉再现技术是遥操作、飞行器仿真培训以及增强型虚拟现实等系统的有益补充。准确度高、噪声低且计算快速的速度估算是确保高效力/触觉再现系统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从位移数据峰值信息出发,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分段速度估算方法。相对现有的有限步长差分法在采样率较高时容易引入噪声分量和自适应回溯窗法在低速运动时需要较长计算时间等缺点,自适应分段法在确保估算准确度和光滑度的基础上同时具备计算快速的特性,从而能够满足力/触觉再现技术所需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文章最后建立了力/触觉再现实验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速度估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920.
孙茂  王伟 《航空学报》1989,10(5):274-278
 曲面上射流和外流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流动现象。控制环量翼型是这种流动应用的一个实例。近年来由于控制环量翼型在新型直升机上的有效应用,人们对曲面上射流和外流的相互作用作了许多研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种翼型的气动力计算方法。但至今这些工作只限于定常流动。翼面上引出射流这一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涉及非定常流动。例如应用于直升机旋翼时,翼型主要工作于非定常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