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4篇
  免费   1121篇
  国内免费   1066篇
航空   5665篇
航天技术   1388篇
综合类   852篇
航天   2556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93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368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322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476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371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控制模型耦合程度高、非线性关系复杂,设计了一种基于PID和LESO的控制方法,选取无人机的某个状态变量作为控制量,通过简化模型对状态变量进行解耦控制,进而在控制系统中加入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提高模型的抗干扰能力。通过仿真和实际飞行与传统PID方法进行比较,充分验证了自抗扰控制(ADRC)在无人机飞行控制中具有鲁棒性强、精度高、易于实现等特点。  相似文献   
772.
变攻角下被动射流旋涡对高速扩压叶栅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被动射流旋涡(PJV)控制高速扩压叶栅内的流动分离控制展开数值研究,并探究其在变工况条件下的适应特性。结果表明,PJV在设计攻角下可使叶栅总压损失系数降低5.2%,变攻角条件下的损失降低幅度最高可达7.8%,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控制效率和良好的变工况适应特性。随着攻角的增大,吸力面分离位置提前,射流出口与分离区间的距离减小,PJV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附面层内低能流体与主流间的动量交换,使得壁面涡结构得到重新组织,并进一步影响通道涡、集中脱落涡等涡系结构的发展,从而推迟流动分离、减小损失。在综合考虑变攻角流场特性的前提下,应使PJV的作用位置位于分离区上游不远处,所研究的最佳射流位置位于叶片前缘上游40%轴向弦长处。   相似文献   
773.
数值研究了合成射流控制高速压气机静叶栅吸力面角区分离,对比分析了不同射流结构对叶栅内流场结构及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射流通过周期性地吹气和吸气推迟角区分离、降低总压损失,由于吹气和吸气阶段的作用效果不同,使得叶栅出口损失系数的改善效果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合成射流对通道涡以及角区二次流的有效控制是其取得良好控制效果的关键,当冲角为2°时,局部、全叶高方案最大可使总压损失系数分别降低22.2%和23.8%。由于局部叶高方案无法控制叶展中部的流动,造成该区域的尾迹损失增大,从而导致其流动控制效果弱于全叶高方案。两种射流结构都具有良好的变工况适应特性,全叶高方案在大冲角时逐渐体现出其优势,当冲角为4°时,总压损失系数的改善幅度相比局部叶高方案提高了2.8%。   相似文献   
774.
在对以液氮为工质的低温贮箱进行热分析的基础上推导了增压速率计算模型,并通过两种增压工况进行了验证。主要开展了直排模式、排气模式及并行模式下的气枕压力及蒸气排气流量的对比实验,通过后两者模式下的蒸气排放质量与直接排放相比,分析了压力控制带内单循环各个模式下热力排气系统(TVS)的效能,结果表明:采用低温蒸气节流的并行模式在蒸气排放质量和气枕降压速率上具有优于其他模式的明显优势,气相并行模式比直排模式质量减少97%。   相似文献   
775.
涡轮转子叶尖泄漏涡涡核稳定性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GE-E3第一级涡轮转子为研究对象,对转子叶尖泄漏涡涡核破碎特征和稳定性机理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研究表明:叶尖泄漏涡涡核破碎的动力是离心不稳定性;发生失稳后,涡核区域迅速膨胀,形成低速的回流区;涡核的稳定性取决于螺旋因子和逆压梯度两个因素。然后,从涡核稳定性的角度开展了叶尖泄漏损失控制的研究,计算表明:叶尖叶型的负荷前移能够减少叶片尾缘附近间隙内的横向压力梯度;吸力面喉部位置以后型线拉直能够减少喉道后的扩压系数;通过这两个措施生成的新叶片能够有效地减弱叶尖泄漏涡,抑制涡核的不稳定性,减少叶尖泄漏流损失。   相似文献   
776.
通过分析无人机遥控驾驶的特点,建立人-机闭环仿真模型分析姿态控制和速率控制两种响应类型下驾驶员操纵习惯对操纵精度的影响,提出基于不同响应类型下的驾驶员合理地操纵方法,并通过两种响应类型下的无人机人工遥控下滑着陆试验验证响应类型对驾驶员驾驶负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速率控制响应类型下驾驶员操纵负荷较高,应采用小杆量、脉冲式的操纵方式提高操纵精度;在姿态控制响应模式下驾驶员操纵负荷较小、操纵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77.
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直升机尾部流动分离的特征及机理,采用了加装导流片的方式对尾部流动进行控制,并计算分析了导流片的位置、安装角和尺寸对机身减阻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导流片能对机身尾部分离涡进行有效抑制,从而减小机身阻力;导流片安装在尾舱门与尾梁交接处两侧减阻效果较好,导流片尺寸对减阻效果影响显著,巡航状态选定的导流片方案相比无导流片机身可减阻15.8%,且可使机身横向静稳定性略有提升。  相似文献   
778.
伍科  张华振  兰澜  周阳 《航空学报》2019,40(7):222751-222751
研究了运用压电陶瓷作动器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格栅反射器的型面主动控制。首先,采用了一种具有独立电压自由度的梁单元,以及考虑高阶剪切变形的板单元,对主控格栅反射器进行有限元建模;运用能量变分哈密尔顿原理推导了主控格栅反射器的有限元控制方程,并给出了反射面型面残余均方根(RMS)误差最小的电压最优控制方法。然后,研究了在典型载荷下,反射面残余RMS误差最小的PZT作动器位置分布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遗传算法和梯度投影方法相结合的改进优化方法,用来求出在限定作动器数量的条件下,作动器几何位置的优化配置,使控制后反射面的残余RMS误差最小;给出的数值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研制了格栅反射器型面主动控制的实验样机,针对反射器的初始制造误差进行了型面主动控制,验证了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9.
浅谈某型飞机供油箱超压的排故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飞机空中报供油箱超压的故障现象,分析故障产生的引发因素,再结合实际经验和引发因素梳理排故思路,并通过飞参数据判读和该型飞机燃油系统的输油原理进行具体分析,针对可能性最大的故障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排故方案,并结合分析结果进行故障验证,最终确定了导致故障的真正原因,排除了故障,并总结了相关的经验。  相似文献   
780.
主泵调节器是涡扇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制过程中其功能结构往往根据需要进行优化改进,研究其改进优化的变化对于制定维修计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某改进型主泵调节器配装的发动机控制规律及设计参数,采用理论推算确定该主泵调节器大慢车转速特性、高导叶片的角度特性、加速供油特性等性能参数,并通过局部及整体综合试验等验证方法形成其关键性能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