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24篇
航天技术   138篇
航天   17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熇 《太空探索》2003,(10):8-9
今年3月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局栾恩杰宣布:中国将在今年启动“嫦娥工程”,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预先研究,并力争在三年之内,发身绕月飞行的月球探测卫星。目前,整个工程进展顺利,特别是几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探月路线图也不确定。  相似文献   
72.
温博 《航天》2010,(11):37-38
来到西昌,时值雨季,丰盈的雨水过后,翠竹拔节,谷穗从苞蕾里竞相探头,苞谷像婷婷玉立的少女染了秀发,当山上的小野花散发着沁人清香的时候,火把花开了,彝寨的火把节到来了。  相似文献   
73.
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这对"姐妹"的奔月旅程有什么不同呢?这对"姐妹"的旅程可概括为一句话——同样的距离,不一样的旅程。  相似文献   
74.
采用多目标约束遍历优化方法,进行了以天线视场、指向等使用需求为目标,载荷的机、电、热、光等接口要求为约束条件,单机设备、结构舱板联合迭代布局的优化设计。针对质量资源紧张进行了以减重为目标的电缆网络最短路径优化设计,电缆质量减轻11.4kg,减轻比例达16.9%。进行对称布局优化调整,质心精度提高至0.1mm,配重比降低至0.1%。经过构型优化设计,满足了任务目标对探测器构型的需求,经过地面试验及在轨飞行,也验证了构型优化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5.
动态新闻     
靳力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07,16(2):77-80
日本发射第4颗“情报收集卫星”2007年2月24日,日本的情报收集雷达卫星-2用H-2A火箭发射升空。它将和已在轨的3颗间谍卫星组成体系,对地球上任何地点进行每天一次的拍照。雷达卫星运行在高400~600km的低轨道上,可自动发射电波,根据地面反射回来的信号合成黑白图像,分辨率南北方  相似文献   
76.
针对CE-3(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动力下降弧段,特别是悬停避障段频繁机动的特点,提出了采用B样条函数逼近方法进行落月轨迹确定.仿真分析表明:在动力下降运动较平滑弧段,B样条逼近法计算结果略优于多项式拟合法;而在频繁机动弧段,B样条逼近法有明显优势.计算结果表明,加入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数据后能有效提高落月轨迹确定精度,在没有系统误差的情况下联合定位后位置精度优于50 m.此外,还分析了三向测量系统差对定位的影响,可对CE 3任务提供参考.最后对CE 3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动力落月段末点位置和着陆器定位计算值相差不到200 m.  相似文献   
77.
雨水 《太空探索》2011,(2):62-63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太空。嫦娥二号卫星此次启程,承担着为探月工程二期后续任务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和为预选着陆区成像的重要任务。嫦  相似文献   
78.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1,(10):4-5
"嫦娥二号"飞抵150万千米外深空8月25日23时24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施了拉格朗日L2点绕飞捕获控制,并成功进入了运行周期为180天的环绕拉格朗日L2点轨道。此举实现了世界上首次由月球轨道飞往拉格朗日L2点的航天活动,也是中国航天深空探测的触角第一次延伸到如此遥远的宇宙深空。有关专家表示,"嫦娥二号"在发射和在轨运行过程中,由于火箭技术、基地发射  相似文献   
79.
针对嫦娥五号探测器综合测试中遍历在轨飞行状态引发的全面覆盖难度大,任务剖面及关键环节多引发的模拟飞行及健壮性测试要求高等问题,提出并实践了状态遍历及增量式集成的系统级测试方法,测试设计按照分状态分阶段分剖面的多层次验证策略,探索出了一套从"最基本启动,增量式叠加,分步骤集成"的整体性测试与验证的解决方案,达到了在项目早期将系统验证工作置于真实环境下开展测试评估的效果。同时也解构了探测器组成复杂,器间交互多,器内耦合多的系统级全覆盖难题。引入非侵入式监测技术解决了特定任务剖面及系统级条件下关键动作高保真数据获取的难题。与阿波罗载人登月相比,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级测试设计实现了测试与评估可靠性活动在整器研制环节的流程左移,体现了中国航天器研制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80.
袁利  程铭  王磊 《宇航学报》2021,42(8):982-988
总结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航天器飞行控制仿真与平行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任务需求,针对中国当前飞控仿真与平行系统的通用化和标准化不足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可组装的飞控仿真与平行系统的定义和系统架构,阐述了仿真与验证、决策与支持两个部分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嫦娥五号的飞控工作进行了检验,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最后展望了未来航天器飞行控制仿真与平行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