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航空   18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35篇
航天   36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MAX 《今日民航》2012,(8):62-64
"也许没有人可以想象一个出生于1940年的女性能够从事飞行事业至今。飞行让我去到了许多我做梦都没有想过会去的地方,我无比享受这样的机会,它使我能像雄鹰一样恣意翱翔于天空。时至今日,第一堂飞行课仍令我记忆犹新且心存感激。"这个MAX也许是另一个飞在天上的"苏珊大妈"。  相似文献   
82.
女性成长主题是贯穿阿特伍德小说的一条主线.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作家在其不同作品中塑造的典型的女性人物形象以及她们在各自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惑与挣扎;探讨了女性为了在男性主宰的社会中寻求自我、寻求生存空间而面临的不同矛盾冲突及矛盾的解决方式.进而研究了作家是如何在其小说创作中使这一主题逐渐凸现.  相似文献   
83.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乘员组由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组成。33岁的刘洋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  相似文献   
84.
2010年5月,我国从运输机飞行员中选拔出首批2名女航天员。我国航天员全部来自飞行员队伍当中。初选阶段由空军组织实施,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经过了基本条件选拔、临床医学和心理选拔、基本条件复核、家庭情况调查、综合评定等五大方面的筛选。其中女航天员表面看上去比较柔弱,但都身怀绝技,全部执行过汶川大地震救灾等重大飞行任务,具有非常过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准。  相似文献   
85.
目前,世界上现役的航天员共有158名,其中25名是女性,约占航天员总数的16%。这些女航天员的平均年龄为42岁,而男航天员为43岁;女航天员的平均体重是60.7kg,而男航天员为81.2kg;女航天员的平均身高比男航天员矮10cm,脂肪比男航天员多11%,肌肉质量少8%;女航天员的血红蛋白质量比男航天员少10%~14%,有氧运动能力比男航天员低得多。虽然男女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都是一样的,无论男女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但是男女航天员还是存在许多性别差异,除了年龄、体重和身高这些表面差别以外,在生理、生活和工作方面也有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86.
伊丽莎 《航天员》2014,(5):54-55
众所周知,俄罗斯曾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只有捷列什科娃(1963)、萨维茨卡娅(1984)年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性)和上世纪90年代唯一进入太空的俄女性孔达科娃。今年9月。俄罗斯航天史上第四位女航天员叶莲娜·谢罗娃(Elena Selova)作为国际空间站第41/42长期考察组成员进入太空。这也是空间站建成以来进入的第一位俄女性航天员,另外,自去年纪念女性飞天50周年之后这也是世界载人航天首次有女航天员进入太空,因此此举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87.
88.
7月15日至8月15日,位于北京航天城内的中国航天员中心开展了女性头低位卧床实验。这是我国首次组织以女性在模拟失重环境下的生理变化特点为研究目标的卧床实验。研究者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获得女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生理活动的基本变化情况,并验证相应防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此次实验为探索我国交会对接任务女性在轨失重生理效应的规律特点,研究女性在轨防护措施应用原则及评估防护效果提供了实验数据。参加本研究的所有志愿者均为北京市各高校的在校女大学生。在近百名的报名者中,经过初筛、复查等数轮包括各种生理和心理测试后,共有22名志愿者进入最后的卧床实验。实验中,所有志愿者均需在床上完成吃、喝、拉、撒等各种日常活动。本次实验的顺利完成将加强对女性在太空中生理变化特点的认识,为我国首次将女性航天员送入太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9.
以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试验区为调查区域,采用问卷调查表和座谈会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对女性自主创业群体的基本特征、经营状况、社会环境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成都市女性自主创业群体健康发展需完善创业服务、完善创业资金扶持、健全企业培训体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0.
小说《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结婚十年》中苏怀青都是时代浪潮中离家出走的女性形象。从白流苏与苏怀青所处的社会背景、思想觉醒程度、人物命运等方面剖析其出走的原因以及出走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和精神成长,研究20世纪30年代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中国女性解放的艰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