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57篇 |
免费 | 1155篇 |
国内免费 | 74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668篇 |
航天技术 | 932篇 |
综合类 | 589篇 |
航天 | 21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82篇 |
2022年 | 252篇 |
2021年 | 272篇 |
2020年 | 283篇 |
2019年 | 290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236篇 |
2016年 | 272篇 |
2015年 | 284篇 |
2014年 | 356篇 |
2013年 | 359篇 |
2012年 | 518篇 |
2011年 | 491篇 |
2010年 | 402篇 |
2009年 | 517篇 |
2008年 | 467篇 |
2007年 | 416篇 |
2006年 | 363篇 |
2005年 | 326篇 |
2004年 | 263篇 |
2003年 | 283篇 |
2002年 | 331篇 |
2001年 | 298篇 |
2000年 | 200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156篇 |
1997年 | 136篇 |
1996年 | 152篇 |
1995年 | 154篇 |
1994年 | 118篇 |
1993年 | 127篇 |
1992年 | 118篇 |
1991年 | 90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94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地面上建立的微重力电磁模拟设备成功制备出了Cu-Pb二元难混合金,并对其微观组织结构与摩擦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测试。样品SEM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状态下制备的合金样品较好地克服了地面上因重力影响而产生的严重成分偏析,少数弥散相较均匀地分布于基体中,少数相含量越低,弥散体尺寸越小,分布越均匀;摩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合金模拟样品的摩擦性能明显好于基体金属,且摩擦系数随少数相Pb的含量的增大而减小,体积磨损率随少数相含量的增大先快速减小而后又缓慢增大。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52.
电子战管理系统(EWM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平台自卫设计理念,它是单平台级电子战装备一体化的综合体现。介绍了典型的电子战管理系统,分析了电子战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电子战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组成以及与其它电子战设备的交联关系,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3.
为了研究火焰筒上孔阵排列和偏转角对多斜孔壁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将多斜孔壁冷却结构应用到航空发动机的燃烧室火焰筒壁上,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孔阵排列和不同偏转角的共6种多斜孔结构对火焰筒壁的冷却效果,包括有效温比和对流换热系数的比较。结果表明:在燃烧室上,孔阵排列对多斜孔壁冷却效果的影响与平板模型的规律一致,叉排孔阵排列优于顺排孔阵排列,孔排周向位移找到了冷却效果较好时的孔排周向位移值;在火焰筒前端,偏转角的选取应考虑到旋流器对流场的影响,而在火焰筒后端,偏转角为0°的冷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4.
内喷管间隙宽度对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内喷管间隙宽度对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对应着同一个内喷管的三种不同间隙宽度的塞锥。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不同间隙宽度的线性塞式喷管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场和性能。比较了不同间隙宽度对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内喷管间隙会增大线性塞式喷管的面积比和设计压比;内喷管间隙变宽,塞锥表面的压强下降,塞式喷管的性能下降,间隙宽度增大一倍,塞式喷管性能下降1%~3%。另外在计算过程中发现,内喷管的性能是整个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占了整个塞式喷管性能的三分之二以上。 相似文献
55.
惯导测试设备(转台)的转速性能对惯性元器件和导航系统的性能测试有着重要影响,转台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周期性扰动会造成转速的周期性波动,严重影响转台速率性能的提高.本文分析了该类设备转速周期性波动产生的机理,并针对周期性扰动幅度难以确定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自适应控制理论的抑制方法和系统实现方案,该方法能有效抑制因周期性扰动而产生的周期性速率波动,提高转台的速率性能.转台实验表明,该方法对设备中存在的周期性转速波动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6.
57.
58.
为了探究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及出口射流参数对圆柱绕流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首次对合成双射流控制水下圆柱绕流流动分离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保持激励器出口射流振幅不变的条件下,出口射流频率等于尾迹涡脱落特征频率时,射流控制作用与绕流流场耦合效果最好,控制流动分离效果最佳;保持出口射流频率为尾迹涡脱落特征频率时,在数值计算测试范围内,随着射流振幅的增大,射流对于流场的动量掺混能力增强,控制效果也随之增强。机理分析表明:合成射流位于前驻点的控制,主要通过在圆柱前缘形成虚拟气动外型来达到减阻控制的效果;而合成射流位于后驻点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增强回流区的动量掺混来提高回流区抑制分离的能力,从而达到减阻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开发了一种用于计算进气总压周向畸变对涡喷/涡扇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和主要性能参数影响的软件。该软件利用综合畸变指数来描述进气畸变,实现了以往只有通过畸变试验才能进行的对进气畸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