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42篇
航空   183篇
航天技术   782篇
综合类   25篇
航天   6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大耳朵射电望远镜的出名不是因为它对遥远射电源的观测,而是在它建成以后不久就把搜寻地球之外的文明社会发来的射电波课题作为首要任务,并坚持了20多年。地球上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使人们期望在地球之外寻找与人类智能相当甚至超越人类的生物人们正在期待有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2.
陈丹 《太空探索》2003,(4):46-47
彗星一直部是天文爱好者最喜欢和最有作为的观测领域之一.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新年伊始就有一颗亮度达到肉眼可见程度的彗星要与天文爱好者见面。这颗新彗星是由两位日本业余天文学家各自独立发现的。  相似文献   
33.
34.
当代空间红外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空间红外观测的意义 □□温度低于4000K的天体的辐射主要在红外区,因此是空间红外天文观测的主要对象。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揭示冷状态的物质 宇宙中从微米大小的尘埃到巨大的行星,它们的温度范围是3~1500K。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物体辐射的大多数能量位于红外区。  相似文献   
35.
回春 《国际太空》1991,(3):16-17
苏联拉沃契金科学和工业协会(ASIL)从商业角度出发,提出国际合作研制洛蒙诺索夫(Lomonosov)天文卫星。卫星重5.8吨,用质子火箭发射,将在欧空局的天文卫星Hipparcos发射之后的5~10年内送入轨道。该卫星将用来测量恒星位置和亮度、恒星运动速度,进而估计宇宙的大小。测量距离可达到1000秒差距,测量距离精度为0.001~0.002弧秒,测定波长为5500埃发光天体,以及2000埃和3500埃的紫外天体,分辨率为20埃。卫星上装有一台口径为1米的卡塞格伦望远镜,焦距50米,视场角为6弧秒。卫星平台为三轴稳定,装有惯性轮  相似文献   
36.
为了探明全球规模的气候变化机理,世界不少国家都制订了地球观测卫星的研制发射计划。有些地球观测卫星已在空中运行,有些正在研制中。研制与发射地球观测卫星的主要国家有日本、美国、欧洲及加拿大、中国和印度等。 日本 静止气象卫星(GMS)日本的静止气象卫星系列是为了改善日本的气象业务和研究有关气象卫星技术而研制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进的世界气象监视网  相似文献   
37.
灾害管理的主要国际性空间项目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减轻自然灾害是保证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地面管理的能力往往不能满足自然灾害管理的要求,而空间系统具备对灾害地区进行全面详细监测的独特能力,可为民政部门和减灾/救灾机构提供评估和指导。自从人类能够获取对地观测卫星数据至今,利用空间技术减少自然  相似文献   
38.
X射线是1895年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他也因这一伟大的发现于1901年荣获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X射线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即它的穿透力极强,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有亲身体验,医院里甚至把拍X光片也叫照透视。然而,X光却不能穿透地球大气层。天体发出的X射线辐射因为被地球大气严重吸收而几乎完全不能到达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39.
文木 《太空探索》2001,(8):30-31
古时的中国人和希腊人就已观测到了黑子的存在,观测者们在日出或日落,也就是太阳相对较暗的时候,透过云层和雾霭,就能够看到黑子的身影。但那里的人们并不清楚这种天文现象的真正物理含义,据史料,最早发现黑子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我国的周朝。最早有黑子记录的年代是公元前28年5月10日,由我国的汉朝人  相似文献   
40.
现有的二阶互差分(SOMD)算法能够给出与状态估计误差解耦的观测噪声协方差估计,但是需要满足冗余测量的条件,但这一条件往往难以满足。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状态预测值构造相邻2个时刻伪观测的方法,将原SOMD算法扩展到具有单测量的系统中。使用目标跟踪问题对该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采样周期较小时,该算法能够忽略状态估计误差的影响并给出较准确的观测噪声方差,在精度和鲁棒性方面优于其他参考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