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篇
航天技术   256篇
航天   39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时钟座     
《飞碟探索》2008,(12):52-52
这个星座是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划定的。据说拉卡伊认为从希腊到科尔喀斯去取金羊毛的巨大的远征船“阿尔戈”号在长途航行中,需要有只时钟,所以就设置了这个星座。但是,时钟座的位置与阿尔戈升天后化成的四个星座(船帆座、船尾座、船底座和罗盘座)没有一个能联系上,这是由于当时驾驶阿尔戈大船的勇士们都是利用天象来确定时间的,致使这个时钟座闲置在远离阿尔戈的南天中。  相似文献   
102.
深邃迷人的美丽星空,是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无时无刻不着迷的对象。自从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宇宙有多么遥远、壮美之后。“和外星人联系”便成了许多人的梦想。在浩瀚宇宙的无限星系中,是不是有着和人类一样聪明、一样拥有文明的智慧生物呢?  相似文献   
103.
《飞碟探索》2007,(7):5-5
欧洲天文学家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24日宣布,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同时。他们宣称在这颗星球上也许存在海洋和生命。  相似文献   
104.
陈丹 《航天》2009,(4):62-64
哈德利和肖特的工作把反射望远镜的实验价值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使用金属镜面来反射光线,代替使用透镜折射光线,使得天文学家们能够制造出更短和更大威力的望远镜,大型反射望远镜变得越来越普及,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首先是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  相似文献   
105.
日月 《太空探索》2007,(7):54-55
虽然美国天文学家华生曾把他所发现的139号与150号小行星分别命名为“九华”和“女娲”,但真正中国人自己发现的“国产货”,还是张钰哲于1928年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现的第1125号小行星,他立即为它起名为“中华”。  相似文献   
106.
自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折射式望远镜、1668年牛顿又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之后的几百年来,天文学家和望远镜制造专家们就一直拼命在提高望远镜的威力,导致了折射镜和反射镜出现你追我赶、此起彼伏的有趣竞争。1948年海尔望远镜建成之后,这场旷日持久的竞赛基本上可以算是落下了帷幕,反射镜和折射镜都达到了它们各自的顶峰。20世纪70年代,苏联想在望远镜方面领导世界新潮流,制造了一架口径达6米的反射镜,但与海尔望远镜相比,其各方面的性  相似文献   
107.
狐狸座     
《飞碟探索》2010,(9):59-59
这个星座是波兰天文学家赫维利斯在1690年划定的。他原先的设想是一只狐狸嘴里叨着一只鹅,所以叫作“狐狸和鹅座”。后为,可能因为“鹅”被吞吃了,只留下“狐狸”,所以星座的名称就改为“狐狸座”了。  相似文献   
108.
黎成龙 《航天》2011,(3):42-43
有些人把《易经》仅仅当作一本占卜书,这并不奇怪。这里我们来讲"科学宿命论"的故事。1609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斯·开普勒写了一本叫《新天文学》的书,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就是后来被称为"开普勒三定律"的行星运动理论。  相似文献   
109.
李元 《太空探索》2007,(4):60-61
受到美国太空美术大师C·邦艾斯泰的影响,日本青年画家岩崎一彰(1994年以前名为岩崎贺都彰,拼音名为Kazuaki Iwasaki)自学成才,在日本天文学家宫本正太郎教授的指导下逐渐成长为一名著名的太空美术家,他的作品受到邦艾斯泰和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赞扬,人们把他称为“东方的邦艾斯泰”和“东方之星”。  相似文献   
110.
谢懿编译 《航天》2009,(8):22-27
近半个世纪之前,天文学家们就开始争论,月球上可能有冰。后来的月球探测器在它的两极附近发现了冰的线索,但是这些远距离的探测始终无法让人信服。不过随着美国航宇局“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与“月球环形山观测和传感卫星”的发射,现在终于有了一锤定音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