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8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89篇
航空   376篇
航天技术   750篇
综合类   64篇
航天   7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星敏感器用导航星星表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32.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大耳朵射电望远镜的出名不是因为它对遥远射电源的观测,而是在它建成以后不久就把搜寻地球之外的文明社会发来的射电波课题作为首要任务,并坚持了20多年。地球上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使人们期望在地球之外寻找与人类智能相当甚至超越人类的生物人们正在期待有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3.
众眼看宇宙     
刘茜 《太空探索》2007,(5):58-59
几百张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图像被组合在一起,得到了一张包括至少50000个星系的集锦。这张图片揭示了关于宇宙少年时代的新线索,用人来比喻,就是“从几岁到十几岁的时期”。  相似文献   
34.
当代空间红外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空间红外观测的意义 □□温度低于4000K的天体的辐射主要在红外区,因此是空间红外天文观测的主要对象。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揭示冷状态的物质 宇宙中从微米大小的尘埃到巨大的行星,它们的温度范围是3~1500K。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物体辐射的大多数能量位于红外区。  相似文献   
35.
回春 《国际太空》1991,(3):16-17
苏联拉沃契金科学和工业协会(ASIL)从商业角度出发,提出国际合作研制洛蒙诺索夫(Lomonosov)天文卫星。卫星重5.8吨,用质子火箭发射,将在欧空局的天文卫星Hipparcos发射之后的5~10年内送入轨道。该卫星将用来测量恒星位置和亮度、恒星运动速度,进而估计宇宙的大小。测量距离可达到1000秒差距,测量距离精度为0.001~0.002弧秒,测定波长为5500埃发光天体,以及2000埃和3500埃的紫外天体,分辨率为20埃。卫星上装有一台口径为1米的卡塞格伦望远镜,焦距50米,视场角为6弧秒。卫星平台为三轴稳定,装有惯性轮  相似文献   
36.
人类自从进入空间时代以来,天文学家就梦想把望远镜送到太空中去观察宇宙,因为浓密的大气层是天文学家观测研究宇宙天体的一大障碍。有一位科学家描绘得很形象,他说:“在地面上观测恒星是很费劲的,就像从湖底去看飞鸟一样困难。”地球大气对天文观测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大气对光有衍射效应,一个点光源经过大气以后会变成一个衍射斑,比如用地面望远镜不可能把一对近距双星分辨清楚,这就是大气衍射效应造成的,这大大降低了地面望远镜的  相似文献   
37.
在太阳系边陲的“老九”总是离群索居,性格孤僻,因而它与其他行星很不合群,加上它的个头甚至放到卫星世界也不突出,所以常有人对它的行星资格疑窦重重。  相似文献   
38.
X射线是1895年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他也因这一伟大的发现于1901年荣获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X射线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即它的穿透力极强,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有亲身体验,医院里甚至把拍X光片也叫照透视。然而,X光却不能穿透地球大气层。天体发出的X射线辐射因为被地球大气严重吸收而几乎完全不能到达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39.
文木 《太空探索》2001,(8):30-31
古时的中国人和希腊人就已观测到了黑子的存在,观测者们在日出或日落,也就是太阳相对较暗的时候,透过云层和雾霭,就能够看到黑子的身影。但那里的人们并不清楚这种天文现象的真正物理含义,据史料,最早发现黑子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我国的周朝。最早有黑子记录的年代是公元前28年5月10日,由我国的汉朝人  相似文献   
40.
在介绍大气湍流光学长曝光像的两个模型——高斯模型(空间域模型)和统计平均光学传递函数模型(空间频率域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两模型之间的关系与差别,并应用两模型数值计算了扩展目标通过大气的长曝光成像结果。此外,还应用高斯模型给出了自适应光学系统校正后的远场光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