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0篇 |
免费 | 161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37篇 |
航天技术 | 329篇 |
综合类 | 45篇 |
航天 | 2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针对无人机(UAV)获取的图像易受雾、霾等天气影响导致图像质量降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大气光鲁棒估计的无人机图像去雾方法。首先,选取具有不同表面反照率的像素块,得到各个图像块的像素直线,利用各条像素直线与大气光共面的性质,估计得到大气光的方向;然后,利用无人机对地成像时图像各像素点的景深相似的特点,定义了图像的全局透射率,通过全局透射率和各像素直线在大气光方向上的投影计算得到大气光幅度;最后,通过对雾天图像模型进行变换得到无雾图像。为使本文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图像,采用了自动调整图像块尺寸和条件阈值等措施来提高方法的鲁棒性。通过真实无人机图像的去雾实验证明,相比现有的图像去雾方法,本文方法在去雾的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指标上都有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862.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高精度自主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基于轨道动力学模型及非线性滤波进行间接敏感地平天文导航定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自主导航定位的快速间接敏感地平天文解析定位新方法。分析了星光折射视高度天文量测的机理,导出天文三维定位的解析表达式,详细阐述了利用最小二乘微分校正法代替非线性滤波的天文定位方法,通过直接求解非线性量测方程组即可得到飞行器的精确位置信息,并对这种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进行了理论分析。该天文定位方法利用了星光折射间接敏感地平精度高的特点,又不需要飞行器动力学模型也不需要任何先验知识,算法简单可靠,计算量小,而定位精度与传统方法相当。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这种天文定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63.
针对火星探测器进入飞行弹道的高马赫数、化学非平衡效应和低动压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火星进入大气数据系统/惯性测量单元(MEADS/IMU)耦合的测量方法,实现海拔60 km以下区域的火星大气数据测量。利用自主研发CACFD软件平台的化学非平衡模型/完全气体模型计算获得探测器宽速域飞行流场的表面压力点数据,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MEADS算法模型。在高马赫数段(Ma>12)利用IMU测量获得的马赫数作为输入条件,结合MEADS算法测量获得总压、动压、静压、攻角和侧滑角等飞行大气参数,成功克服了马赫数无关性对MEADS系统测量的影响。在低马赫数段(Ma≤12),直接应用MEADS算法测量静压、马赫数、攻角和侧滑角。测试结果表明在MEADS系统测压单元误差≤7 Pa的条件:总压测量误差≤14 Pa(1.5%),攻角测量误差≤0.9°,侧滑角测量误差≤0.9°,动压测量误差≤10 Pa(1.5%),静压测量误差≤7 Pa(3%),马赫数测量误差≤0.1。飞行试验数据得出:MEADS测量与IMU测量马赫数、攻角和侧滑角等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64.
导出了正弦来流条件下的大气表面层平均风速及湍流强度的计算式。在环境风洞中使用粒子图像速度仪(PIV)对正弦来流条件下的大气表面层平均风速廓线和湍流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正弦型来流条件下所模拟的大气表面层在不同高度上风速均呈正弦规律波动,测量得到平均风速与导出计算式结果一致,相当于在定常风速廓线基础上叠加一个周期与主流风速一致、振幅随高度变化的正弦波动函数。每一个相位的湍流强度沿高度的分布均与定常来流条件下的湍流强度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且湍流强度的大小随相位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865.
利用瑞利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地区35~70km高度范围内大气温度和重力波活动的季节变化.发现北京地区30~70km高度范围内的大气温度有明显的年周期变化:平流层顶最高温度出现在6,7月份,大约为270K;中间层70km高度最低温度也出现在6,7月份,大约为200K.以2014年10月14日晚数据为例,分析重力波势能密度,发现50km以下重力波势能存在耗散,而在50km以上重力波近乎无耗散地向上传播.通过对比35~50km高度范围内的平均势能密度,对北京地区重力波活动强弱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上空重力波活动强度具有明显的年周期变化,冬季平均势能密度为18J·kg-1,夏季为8J·kg-1,且冬季重力波活动强度约为夏季的两倍.此外,还分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重力波势能密度随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和不同高度的重力波势能密度不同. 相似文献
866.
NASA网站2019年2月26日报道,NASA为太阳物理探索者计划(Heliophysics Explorers Program)遴选出一项新任务——大气波动实验(AWE),将重点研究地球高层大气中的气辉现象,首次获取空间天气驱动因素的全球观测数据,并帮助了解和最终预测地球周围庞大的空间天气系统。AWE由犹他州立大学的Michael Taylor担任首席科学家,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GSFC)探索者计划(Explorer program)办公室负责管理。 相似文献
867.
868.
869.
基于TIMED/SABER 2002—2018年大气密度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20~80 km大气密度扰动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热环境的影响。根据驻点热流估算方法给出的大气密度变化量与热流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定性和定量分析了不同月份大气密度相对变化量引起的热流变化量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SABER大气密度月年均值计算的热流相对USSA76在夏季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偏高,在冬季半球偏低。在夏季半球高纬度地区约80 km附近存在热流增量的极大值,南半球夏季的极大值高于北半球夏季,尤其在南半球1月份,热流偏高可达32.2%。在经度方向,热流分布在夏季半球差异较小,冬季半球差异较大;考虑真实大气中存在的扰动时,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夏季80 km附近,SABER大气密度预测的热流分别比USSA76偏高可达40.7%和36.6%。在经度方向,大气扰动引起的热流经向分布差异显著。在飞行器设计时,大气扰动的影响不能忽略;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应避免在夏季穿越南半球和北半球,规避热流增加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