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119篇
航天技术   293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4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61.
162.
利用太阳照射的漫射板在反射波段对星载多光谱遥感器进行飞行中定标是一种高精度的定标是一种高精度的定标技术。文中介绍了一种以太阳照射的漫反射板为基准源的星上定标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它由漫反射板、漫反射板监视器及衰减屏几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63.
164.
利用星敏感器的卫星自主导航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本课题对利用星敏感器进行卫生自主导航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表明,当已知地球大气的星光折射模型,则可利用星光折射的测量或掩星时刻的测量来实现卫生的自主导航,在导航过程中不需要精确的姿态确定,研究报告提出了相应的基本导航算法,讨论了误差的影响,通过数学仿真模拟计算,给出了数值结果,提示了这类导航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65.
星图匹配制导中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新一代弹道导弹的快速、机动反击能力和射击精度,采用星光,惯性组合制导足最佳的选择。本论文给出了基于双星敏感器的、星图匹配制导系统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根据弹道设计导航星表.极大地简化了弹载星表;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星光制导的凸多边形箅法,合理地减少了匹配的星对角距数目。这两项技术保证了星图匹配制导技术的实用性。提出了一种分离初始定位、定向误差及平台漂移误差方法。采用凸多边形的星图识别算法可同时获得多颗星的瞬时位置,结合恒星在像平面的位置可解算导弹在赤道惯性系和发射点惯性系的三轴姿态,最后,给出了导弹初始定位、定向误差的数学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6.
基于CMOS APS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参数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瑛  邢飞  尤政 《宇航学报》2004,25(6):663-668
基于CMOS APS图象传感器的星敏感器是适应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一代姿态敏感器。确定光斑形状和大小、光学系统有效通光孔径、视场和焦距等参数是进行星敏感器光学设计的前提。本文基于选定的CMOS APS图象传感器分别对这些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确定光斑形状和大小的依据是,减小由于探测器像元对光斑能量分布的采样导致点扩散函数变形,从而引起的利用亚像元技术求星像中心的计算误差。光学系统的有效通光孔径与星敏感器所能探测到的极限星等有关,通过从目标辐射特性直到探测器响应的能量计算可以确定孔径的大小。确定视场和焦距首先要满足星敏感器实现全天自主星图识别所需的导航星捕获概率,其次要考虑与之相关的误差。  相似文献   
167.
微波遥感从定性向定量发展,遥感器需要定标。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定标由内定标系统、外定标场、定标成像处理组成。本文只讨论内定标系统的设计。论文首先综述了已有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内定标系统并作了分析比较,然后介绍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有使用T/R组件的相控阵天线时内定标系统设计的2个方案。  相似文献   
168.
《空间电子技术》2004,1(2):34-34
据中国航天报6月1 6日报道,由八院抓总研制的风云一号D星,自2 0 0 2年5月1 5日发射成功以来,在轨运行已超过了两年。该星的设计寿命为两年,按照该星飞行试验大纲要求,在该星在轨运行达到两年寿命期的时候,必须对卫星进行第二次在轨测试。最近,由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组织各有关单位,对卫星进行了第二次在轨测试。专家们对卫星多方面测试后,认为该星在轨运行两年后,功能和性能符合任务书要求,超过寿命期后仍能在轨运行,是一颗高质量和高可靠的极轨气象卫星。从在轨测试总结报告来看,该星无论从卫星轨道、卫星姿态、遥感仪器、传输信道,还…  相似文献   
169.
具有星间链路的星座相位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艳  张育林 《宇航学报》2004,25(6):669-672,689
通过分析星座空间构形的变化规律,综合考虑星座空间构形对地面覆盖特性、星间链路、空间测量精度以及工作性能的影响,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星座相位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全球覆盖星座进行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0.
卢国兴 《上海航天》2004,21(4):60-63
为消除风云一号(FY-1)气象卫星星栽天线间的耦合,对天线间距离和极化形式对天线隔离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试验,认为前者是影响星栽天线间隔离度的主要因素。据此,采取了利用卫星整流罩空间,选择天线极化方向、设置隔离器和滤波器抑制电磁干扰等综合措施来提高FY-1卫星天线间的隔离度。最终测试表明,所设计的天线系统布局合理,整星状态下天线电性能满足任务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