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75篇 |
免费 | 2580篇 |
国内免费 | 171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409篇 |
航天技术 | 2624篇 |
综合类 | 1603篇 |
航天 | 49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1篇 |
2023年 | 626篇 |
2022年 | 694篇 |
2021年 | 735篇 |
2020年 | 744篇 |
2019年 | 602篇 |
2018年 | 453篇 |
2017年 | 558篇 |
2016年 | 550篇 |
2015年 | 552篇 |
2014年 | 681篇 |
2013年 | 668篇 |
2012年 | 809篇 |
2011年 | 839篇 |
2010年 | 757篇 |
2009年 | 733篇 |
2008年 | 760篇 |
2007年 | 787篇 |
2006年 | 677篇 |
2005年 | 701篇 |
2004年 | 562篇 |
2003年 | 480篇 |
2002年 | 465篇 |
2001年 | 492篇 |
2000年 | 373篇 |
1999年 | 313篇 |
1998年 | 324篇 |
1997年 | 248篇 |
1996年 | 312篇 |
1995年 | 271篇 |
1994年 | 269篇 |
1993年 | 223篇 |
1992年 | 214篇 |
1991年 | 172篇 |
1990年 | 149篇 |
1989年 | 148篇 |
1988年 | 100篇 |
1987年 | 108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222.
引言R/S200系列天线共用系统是ROHDE&SCHWARZ公司生产的VHF通信电台,在民航地空通信中得到广泛使用。青岛空管站目前使用的12信道R/S系列天线共用系统采用收发台站分开方式。发射机型号为SU250A.接收机型号为EU230A,其性能较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23.
224.
为解决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将μ分析理论应用到标称再入轨迹的评估中.采用线性稳定储备准则,在密度、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存在不确定性时,对标称轨迹在制导律下的制导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根据所获得的最坏参数组合,采用系统的开环尼克尔斯曲线验证了μ分析的结果;分析了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不确定性参数,并研究了系统对不同不确定性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密度、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不确定性中,阻力系数对该标称轨迹的鲁棒稳定性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25.
高精度的划船效应补偿算法是提高高动态、恶劣振动环境下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鉴于所研究系统的陀螺及加速度计的输出都是脉冲,因此可以转化得到载体的角速率、加速度、角增量和速度增量。本文将角速率,角增量以及加速度,速度增量信号同时引入速度更新计算当中,提出了一类新的划船效应补偿算法。对这类新划船效应补偿算法的系数方程进行了推导并对其补偿性能进行了分析。根据系数方程列出了几种补偿算法的系数和补偿误差。采用典型划船运动作为测试输入,对列出的新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划船补偿算法相比,新算法具有更高的补偿精度。 相似文献
226.
自动组卷是典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针对软件工程等科目存在模块化的特点,建立了试题库及多目标优化组卷模型,对不同的目标根据其重要性采用不同的权重系数,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使用了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根据约束条件存在着硬约束与软约束条件,改进了可行解的产生方法,求解过程中采用精英策略对种群进行选取,并对交叉、变异算子进行优化。经实际测试,组卷成功率与算法的收敛速度均可达到自动组卷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7.
228.
229.
针对拓扑结构为无向连通的多机械臂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与迭代学习相结合的分布式控制协议来实现整个系统对给定期望参考轨迹的一致性跟踪.通过引入一个适当的自适应迭代学习参数,所提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协议能够克服机械臂系统中的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并且每个机械臂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AILC)律仅需要利用其与邻居机械臂的相对交互信息.进一步,在只有一部分机械臂具有期望参考轨迹信息的前提下,该控制协议可以实现整个系统对期望参考轨迹的跟踪,同时能够保证轨迹跟踪误差与控制输入的有界性.此外,利用李亚普诺夫分析方法证实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并且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所提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协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0.
200—80型谐波减速器杯形柔轮在加载运转试验中连续发生早期断裂失效。经金相组织观察及X光探伤检验,排除了原材料或工艺过程断裂导致失效的可能性。又进一步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柔轮断口,可明显地观察到样件上普遍存在着的疲劳断裂源区、疲劳断裂源点、扩展区及瞬断区,瞬断区位在断口内侧,断面磨光现象较为明显,据此判断此种柔轮的早期断裂失效是属疲劳断裂破损性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