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182篇
航天技术   73篇
综合类   22篇
航天   1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射频指纹识别技术大多采用原始数据样本作为网络输入,未考虑信号携带内容对分类结果产生的影响,网络结构相对单一。为此,针将信号导频部分作为网络输入展开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导频提取算法,对10个ADALM-PLUTO软件定义无线电设备(SDR)辐射出的信号提取其导频,并建立了3种不同距离条件下的导频数据集。提出将Inception网络结构用于射频指纹识别,在10 m无线传输距离下达到了98.58%的分类精度,相较于现有基于AlexNet网络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分类精度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442.
合成孔径雷达射频干扰抑制技术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射频干扰(RFI)是影响合成孔径雷达精确遥感的一个难点问题,严重阻碍了原始回波的采集、成像和后续解译过程。本文对适用于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RFI抑制技术进行了综述研究。首先分析了典型的星载和地面RFI源以及其对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影响,给出了典型RFI类型的信号模型和实测数据示例;然后系统地介绍了抑制RFI的先进信号处理技术,并从适用性的角度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从认知、综合和自适应的角度探讨了未来干扰抑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相似文献   
443.
LED照明技术在飞机外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部照明是飞机照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飞机起飞、巡航、着陆等过程中为其提供空中信息。外部照明对灯具的性能要求很高,如高强度、抗振动、长寿命、高可靠性等,且不同灯具实现不同功能,有特定的光分布要求,而采用传统光源的外部照明难以满足这些不断提高的技术要求。LED照明具有高亮度、低功耗、长寿命等技术优势,有助于促进飞机外部照明技术更好的发展。对LED照明技术及飞机外部照明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LED照明技术在飞机外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优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444.
针对具有外部气流干扰、空气阻力和时变负载的不确定四旋翼无人机,考虑动力学参数未知的情况,基于自适应动态表面控制框架,提出了一种新的双闭环预定性能控制方法。将四旋翼无人机系统解耦为双环,即外环位置子系统和内环姿态子系统,内外环通过姿态提取算法连接。分别针对位置和姿态子系统,利用自适应方法对系统的未知动力学参数、空气阻力和外界干扰进行估计,同时引入新的坐标变换作用于跟踪误差,基于Lyapunov稳定理论,提出预定性能控制器设计方法,使闭环系统跟踪误差一致最终有界稳定,且整个动态过程中满足暂稳态性能要求。所提方法克服了系统动力学参数和负载精确已知的局限性,避免了预定性能控制设计中复杂的求逆过程。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45.
谈国军标GJB241—87中的外部作用力和陀螺力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国军标GJB241—87和各种外国军标有关军用航空发动机外部作用力和陀螺力矩的要求,以及提出这些要求的依据。对这些要求的必要性和在我国条件下达到这些要求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46.
447.
为了有效地解决航空发动机导管弯曲成形时的回弹问题,开展了0Cr18Ni9不锈钢管数控弯曲工艺试验,采用单一变量 法研究了管径、壁厚、相对弯曲半径、弯曲角对回弹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数值仿真和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弯曲速度、弯模间隙等工艺 参数,以及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硬化指数对弯曲回弹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回弹角与弯曲角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当弯曲角在180° 以内时,回弹角为1.6°~6.0°;建立了回弹角预测线性方程,预测误差在[-0.425°,0.502°]内的概率为99.74%,并基于此方程开展了全 尺寸导管的回弹角预测和补偿工艺试验;在各工艺参数中弯曲速度和弯模间隙对回弹角的影响较大,可引起大于0.5°的偏差,而 因材料参数变化导致的回弹角变化不超过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