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7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427篇
航空   1870篇
航天技术   1193篇
综合类   207篇
航天   122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The 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 (HXMT) is China's first astronomical satellite. It will perform a broad band (1-250keV) scan survey and do pointed observations of X-ray sources to study their spectra and multi-wavelength temporal properties. The pre-flight models of the satellites have been finished, and the flight models are in production. The expected launch date of HXMT is in late 2015.  相似文献   
42.
With the complete success of the 2nd stage of Chinese Manned Space Program (CMSP), several science researche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Tiangong-1 experimental spacelab, which was docked with three Shenzhou spaceships one after another. The China's real spacelab, Tiangong-2 will be launched in 2015, docked with a Shenzhou spaceship soon. After six months, it will be docked with the first Chinese cargo ship (Tianzhou-1). More space science researches, involving with space biology, fluid physics, fundamental physics, materials science, Earth science, astronomy and spa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will be operated on Tiangong-2 spacelab, and crewed and cargo spaceships. Furthermore, the considerable large-scale space utilization of Shina's Space Station is planned. The research fields include yet not limited to space medicine and physiology, space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fluid physics and combustion in microgravity, space material science, and fundamental physics in microgravity, space astronomy, Earth science, space physics and space environment utilization,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伴随着卫星规模化应用热潮兴起,微小型SAR卫星迅速发展,成为空间遥感领域的新热点。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外典型微小型SAR卫星的最新发展情况,从单星规模、频段选择、工作体制、图像性能、星座构建等多个维度系统总结了当前微小SAR卫星技术发展水平;通过与国外大中型SAR卫星比较,分析微小型SAR卫星的应用场景和体系定位;最后,结合国内微小型SAR卫星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微小型SAR卫星发展的星座构建技术路线、轻小型技术的攻关方向和网络化、智能化体系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44.
国外空间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的发展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空间系统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对应的典型空间系统的发展现状,对国外空间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的主要类型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网络拓扑结构的空间系统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工作特性,研究了其目前网络拓扑结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5.
针对基于化学气相沉积工艺(CVI)的Si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扇形火焰筒,利用扇形燃烧室试验台进行燃气环境性能考核。其中,扇形火焰筒试验件由内/外环和左/右侧板组成,并在其流道表面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得BSAS/Mullite/Si 3层结构环境障涂层(EBC)。试验后,取样并分别利用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分析,对试验件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和表面相组成的演变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喷涂态涂层主要由单斜结构钡长石BSAS相和BaAl2O4相组成。试验后,核心烧蚀区域主要由斜方晶系莫来石相Al2(Al2.8Si1.2)O9.6、立方晶系Si和六方晶系BaAl2O4相组成,可以观测到表面出现硅熔滴和残留孔洞。取样力学性能分析结果显示,涂层完整区域SiCf/Si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未受影响;核心烧蚀区域,SiCf/SiC...  相似文献   
46.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对NiCoCrAlYSiHf涂层进行辐照处理,对改性前后涂层表面状态(粗糙度、宏观形貌)和微观结构(相组成、晶体缺陷和活性元素分布)进行表征,并对改性前后涂层1100℃循环氧化性能进行研究。微观表征结果表明,脉冲电子束改性后原始涂层制备缺陷消失,涂层表面平整致密,并形成丰富的变形结构及均匀分布的活性元素析出相;循环氧化结果表明,改性态涂层在循环过程中热生长氧化物(TGO)具有更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脉冲电子束改性技术能够显著延缓TGO开裂剥落现象,提高涂层抗热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47.
针对TiAl 45XD合金材料开展了电化学溶解特性分析,对比了材料的理论和实际溶解特性曲线。研究表明,TiAl 45XD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电解加工可行性。通过改变电解加工工艺参数,研究了终止间隙、脉冲宽度和振动周期对电解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在优化工艺参数下加工表面无晶间腐蚀和点蚀。在叶片样件上进行了电解加工工艺验证,得到了叶身型面表面粗糙度为0.61μm,叶盆叶背型面轮廓度偏差为–0.015 mm~+0.022 mm的叶片,为TiAl 45XD合金材料复杂型面典型构件的电解加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包覆CL-20及对NEPE推进剂性能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通过水-溶液悬浮法将其包覆于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并对包覆后的CL-20分别进行了XPS、SEM、撞击感度和表面能测试;研究了弹性体包覆CL-20对含CL-20的NEPE推进剂常温力学性能、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塑性弹性体能有效包覆CL-20,在大幅度提高含CL-20的NEPE推进剂常温力学性能并改善"脱湿"的同时,改善高能低特征信号配方燃烧性能,σm最大提高了47%,εm最大提高了184%;燃速压强指数n降低了12%.  相似文献   
49.
针对现有红外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的融合算法融合质量差、边缘轮廓不清晰、效率低下、可视性差,目标检测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的融合算法。首先采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对预处理的红外和SAR图像进行分解,获得各自低频和带通方向图像,接着根据红外和SAR图像的特征选取其含重要目标信息的频带进行低频图像和带通方向图像融合。为了检验本文所提出算法性能的优越性,采用两组红外和SAR图像进行融合实验,与其他图像融合算法进行对比,并对融合图像进行目标检测,证明了该融合算法能有效提高多源图像目标检测率。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