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122篇
航天技术   25篇
综合类   31篇
航天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21.
在复合材料结构的一般力学分析中,通常是按实际结构的铺层逐次建立各个铺层的力学模型的。对于大型复合材料结构的分析,其工作量相当于一般结构的若干倍,该倍数就基本上是铺展的层数。这样既占用大量机器内存,又极耗费CPU时间。本文的目的是将多层层压板结构,当量化为单层的正交各向异性板,是一个极有效的工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2.
采用顺序耦合方法,针对xz平面内的力学性能非均匀性,对热、力作用下的正交各向异性端头帽进行了热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头部热应力呈环状;尾部Mises应力分布以90°为周期、45°方向为极小值,选择合理的连接方式十分重要;攻角使迎风子午面温度升高、应力增大,应将材料的xz平面45°方向设置在迎风线上.  相似文献   
123.
增强体结构对炭/炭出口锥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虎  李贺军  郝志彪  崔红 《宇航学报》2007,28(5):1358-1361
研究了三种增强体结构,即炭布叠层增强骨架(P型结构)、原位针刺骨架(N型结构)、整体编织骨架(W型结构),以及增强结构对炭/炭复合材料(C/C)出口锥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增强结构C/C材料比热相近,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增强结构的各向异性对材料导热率影响明显,X-Y向的导热率均大于Z向,P-C/C面内和径向导热率相差10倍以上;N-C/C在两个方向导热率差别最小,各向异性度明显降低;W-C/C在两个方向导热率差别也较明显,径向导热率比P-C/C高,但低于N-C/C;热膨胀系数随增强结构不同呈显著各向异性,Z向和XY向热膨胀系数的比值(ZCTE/XYCTE)可表征C/C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各向异性程度,P-C/C两个方向差异最大,W-C/C次之,N-C/C最小;随测试温度升高,N-C/C、W-C/C的ZCTE/XYCTE比值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24.
125.
在室温下对TC2M钛合金圆板坯料(厚度为1.5mm,直径为160.0mm)进行了压窝试验研究。卸载后压窝制件凸缘出现明显的双曲率翘曲,这种形状畸变造成了钛合金板压窝零件无法满足尺寸和位置精度要求。对这种形状畸变进行定量描述的同时,分析了产生形状畸变的原因,主要是由钛板轧制过程产生的板织构特性,各向异性所引起的变形差异以及应力场、应变场分布的不均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6.
用超高真空电子束蒸发方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Si/Co/Cu/Co多层膜。发现当Si层厚度达到0.9nm时,多层膜中开始出现较强的平面内各向异性巨磁电阻效应。在Si1.5nm/Co 5nm/Cu3nm/Co5nm多层膜中,作者在其易轴上得到了5.5%的巨磁电阻值和0.7%/Oe的磁场灵敏度。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si/Co界面之间的相互扩散,发现在Si层与Co层间形成了Co—Si化合物层,这个硅化物界面层诱导了其上的Co/Cu/Co三明治膜中的平面内磁各向异性乃至整个多层膜的平面内各向异性巨磁电阻效应。原子力显微镜表面形貌分析表明,随Si层厚度增大,Co/Cu/Co三明治膜的界面平整度得到改善,从而使巨磁电阻值增大。  相似文献   
127.
针对编织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CMC)中基体、纤维束和界面层等组分的不同传热特征,以及考虑到界面层结构极薄的尺寸特征,探究了界面层及其在细观结构代表单元中的引入方式对编织结构CMC材料内部热量传输特征和各向异性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中对比分析了不考虑界面层、含隐式界面层和含显式界面层等三种代表性体积单元模型的温度场、热流密度场及各向异性等效导热系数,获取了界面层导热系数对CMC材料整体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编织结构CMC材料内部温度场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不同模型计算获取的热流密度场具有明显区别。同时基于三个模型获取的各向异性导热系数也具有较大差异,显示界面层方法预估精度较高。此外,随着界面层导热系数增加,CMC材料整体各向异性导热系数明显增加,其对水平经纱Y方向上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8.
利用Heisenberg交换作用模型、格林函数法研究了X-Y-Z模型亚铁磁性Heisenberg系统下的二维长方复式晶格的自旋波解。并且讨论了系统的磁振子能谱随交换积分常数比J2 /J1的变化规律,以及在第一布里渊区中的 线上随波矢k 的变化规律。因为交换积分(J1, J2 )与亚铁磁性晶体的晶格常数有关, 并且随晶格常数的增加交换积分 (J1, J2 )将减小。我们得出系统的磁振子能谱在∑线分裂为E4 >E2 >0>E1 >E3,并且E1、E3 随晶格常数的减小而减小,但是E2、E4 随晶格常数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9.
有限外磁场中的空心圆柱等离子体波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外磁场中电磁波沿空心圆柱等离子体波导的传播特性.首先给出边界条件的矩阵方程,利用矩阵的有关性质导出了问题的特征方程,采用精确求解特征方程的数值法,分析了波导传播常数随等离子体厚度、电子密度、碰撞频率和外加磁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0.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cosmic ray intensity data recorded with ground-based neutron monitor at Deep River has investigat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ssociated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and solar wind plasma data during 1981—1994.A large number of days having abnormally high/low amplitudes for successive number of five or more days as compared to annual average amplitude of diurnal anisotropy have been taken as high/low amplitude anisotropic wave train events(HAE/LAE).The amplitude of the diurnal anisotropy of these events is found to increase on the days of magnetic cloud as compared to the days prior to the event and it found to decrease during the later period of the event as the cloud passes the Earth.The High-Speed Solar Wind Streams(HSSWS)do not play any significant role in causing these types of events. The interplanetary disturbances(magnetic clouds)are also effective in producing cosmic ray decreases.Hαsolar flares have a goo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oth amplitude and direction of the anisotropy for HAEs, whereas PMSs have a goo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oth amplitude and direction of the anisotropy for LAEs. The source responsible for these unusual anisotropic wave trains in CR has been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