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04篇 |
免费 | 123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78篇 |
航天技术 | 1355篇 |
综合类 | 53篇 |
航天 | 19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145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380篇 |
2011年 | 396篇 |
2010年 | 327篇 |
2009年 | 274篇 |
2008年 | 213篇 |
2007年 | 197篇 |
2006年 | 206篇 |
2005年 | 221篇 |
2004年 | 166篇 |
2003年 | 127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Hippocrene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2004,(7):80-87
19世纪的技术革新,把枪械的性能推向另一个层次。首先是火帽击发,让引火药的装填速度和发火率都增加,克服了气候障碍。米尼埃弹头的出现使得膛线燧发枪的发身速度超前增快。最后出现的则是后膛装填以及铜壳自封弹的出现。然而在19世纪中期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当中,步兵战术的演化速度反而是追着武器的进化在跑。美国内战时,北军已经有部队采用至少3种后膛装填步枪——夏普骑枪(Sharps)。亨利步枪(Henry rlfle)以及斯宾塞步枪(Spencer rifle),但是因为相当复杂的后勤以及个人因素。交战双方都仍然大量使用前膛枪,密集队型以及横队排枪。1886年普奥战争,普鲁士陆军的步兵已经配发后膛装填步枪,但是奥匈帝国及其日耳曼盟邦则仍然在使用前膛步枪,纵使其威力较大,仍不敌可以卧姿装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13.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飞马座空射型火箭于今年2月9日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巴西卫星。这是这种火箭迄今为止的第三次发射,也是它的第一次商业性发射。它的成功对巴西的航天计划和轨道科学公司的业务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这次发射所携带的巴西卫星称SCD 1,将用于中继来自环境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以监视亚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用声发射技术动态监测玻璃纤维束拉伸时损伤的演化规律。声发射幅度的对数累积分布基本上为一直线,声发射事件数与纤维束位移值近似为一指数曲线。由声发射事件数与纤维断裂数的关系,可得到实际损伤演变规律。根据纤维束断裂规律建立统计损伤模型,导出的纤维束外载与位移的本构关系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当吻合。表明统计损伤模型描述纤维束断裂损伤是合理的,声发射技术是一种监测材料内部损伤及其演变规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地叙述了发射飞行器的动力工作环境。提供了振动、冲击、噪音存在的场所、频率范围、能量等统计数据;并提出了工程设计中所应研究的问题,可供总体.强度和环境工程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地面发控设备采用多信息传输装置能减少传输线,特别是减少电缆和汇流器环数,从而使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提高武器系统的机动能力.这种多信息传输装置采用10根导线,能传输68路信息,最大容量可达128路.该装置主要由振荡器、采样代码产生器、信息转换信号电路、并串变换器、串并交换器及信号转换信息电路等单元组成.对这些单元的作用、工作过程作了介绍.最后详细叙述多信息传输装置的方案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现有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装置,以带翼的三级固化运载火箭分析模型为依据,探讨机载火箭发射小型低轨卫星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一种基于误差四元数的战术导弹垂直发射姿态调转控制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战术导弹垂直发射姿态调转时的快速性要求,研究了垂直发射快速姿态调转的控制问题。首先基于误差四元数并结合垂直发射的具体特点,建立了战术导弹垂直发射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李亚普诺夫第二方法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得出了基于误差四元数反馈控制器。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该控制器实现了绕欧拉特征轴的旋转,缩短了姿态调转的时间,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