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0篇 |
免费 | 113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59篇 |
航天技术 | 93篇 |
综合类 | 45篇 |
航天 | 1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222.
223.
224.
激波诱导流体界面失稳问题广泛存在于惯性约束核聚变、超燃冲压发动机、武器内爆等工程应用中,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改进的水平激波管中开展入射激波及其反射激波诱导单模气体界面失稳的实验研究,采用线约束肥皂膜技术生成较为理想的空气/六氟化硫(air/SF6)单模气体界面,借助高速纹影技术捕捉激波冲击界面后的详细不稳定性演化过程,重点关注反射距离对不稳定性发展的影响(反射距离定义为初始界面和激波管尾端固壁的距离)。研究发现,在一定反射距离范围内,反射激波作用后的扰动增长率几乎为一个恒定值,与反射距离无关(即与反射激波作用前的扰动振幅及增长率无关),随着反射距离的进一步增大,扰动增长率降低。通过实验测量值与理论预测值的对比,发现Mikaelian模型和Charakhch’an模型(采用合适的经验系数)均能对反射激波作用界面后的扰动增长率给予有效预测,且这两种模型的经验系数都依赖于反射激波作用前的界面演化状态,如果反射距离的改变引起/(不引起)界面演化状态的变化,则需要/(不需要)改变经验系数的值。 相似文献
225.
提出了一种用于多个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参数估计的有效算法--EXPO,基于信号分离估计理论,该方法将多个信号参数估计问题转化为一系列单个目标参数估计问题,并利用信号压缩似然函烯形状的先验信息减少了单个信号参数估计的运算量,大量的仿真实验证明:本方法优于具有类似结构的核磁共振成像快速最大似然(FML)算法 相似文献
226.
227.
在发动机连管试车台上模拟一定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对某型涡扇发动机进行了累计10小时以上的大推力状态寿命试车,总结出由于发动机部件性能衰减而引起的发动机总体性能下降的规律,并作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28.
反射激波作用下重气柱界面演化的PIV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平激波管中采用PIV方法研究了反射激波作用下SF6重气柱界面的发展演化。采用射流方法形成SF6无膜气柱界面,并以乙二醇作为示踪粒子。利用连续激光片光源结合高速摄影相机对流场进行显示,得到了反射激波作用下SF6气柱界面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入射激波的冲击会在界面上产生反向旋转的涡环结构,而反射激波的作用会在界面上产生与初始涡环旋转方向相反的次级涡环结构。此外,对反射激波作用后的流场图像进行PIV后处理,获得了流场连续的速度场和涡量场。获得的环量与已有的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也验证了本文实验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9.
以单卡头式微动疲劳试验装置为对象,设计了不同微动垫夹持型式的微动疲劳试验装置,建立了两种试验装置的物理模型,结合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仿真,从微动垫夹持刚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微动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试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夹持刚度的减小对SWT(Smith Watson Topper)微动疲劳损伤参量的最大值及位置影响较小,且使其在接触区域的分布趋于对称,可显著地降低相对滑移幅值,进而减小微动疲劳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与夹持刚度较大的试验装置相比,夹持刚度较小的试验装置测试得到的微动疲劳试验寿命较长。 相似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