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88篇
航天技术   349篇
综合类   52篇
航天   16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易白 《航天》2012,(3):56-57
人类对太空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一方面源于人类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一方面也源于人类对外星资源的渴望。许多科幻片都曾描述过人类到外星球开矿致富的故事。虽然要实现外星发财的梦想尚需时日,但是这样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天文学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太空矿藏。  相似文献   
42.
黄志澄 《航天》2010,(2):8-13
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193个国家的领导人,长达十几天的会议,围绕“全球变暖”这一话题,讨价还价,争夺本国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和时间。与这次会议形成呼应的是一部名为《2012》的美国灾难片在会议开幕前全球公映,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展示了预言中地球大灾难令人恐惧的一面和美国人一如既往地“救世主”角色——带领世界各国打造“诺亚方舟”,成功逃生。2012年在向我们走来,面对可能的大灾难,人类的“诺亚方舟”在哪里?  相似文献   
43.
尹怀勤 《航天》2010,(3):33-35
2009年8月17日,美国媒体报道,科学家首次在彗星尘埃样品中发现了组成蛋白质最基本的物质氨基酸,从而为地球生命源自太空说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也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在太空探索上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4.
太空出舱活动是人类航天史上尤其是载人航天发展史上的壮举。它既体现了破茧而出这一漫长过程的艰辛,又绽放出化蝶为舞时那一刹那的绚烂;既浸透着毕业时典礼般的狂欢,又承载着从幼年走向成熟那种仪式般的庄严。在上篇中我们简要回顾了苏美两国的科研工作者对于太空出舱的大胆设想以及他们为了这一设想的实现所做出的艰辛努力。在下篇里,我们将着重介绍出舱航天服的设计和对于两种出舱方式的思考,并泼墨记录前苏联史上第一次同时也是人类史上的第一次太空出舱全过程。  相似文献   
45.
今年是国际空间站发射十周年纪念。十年历程,一个符号,神话般地记录着人类航天的勇气与执着。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发射第一个组件开始至今,在美、俄两国为首的十几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以燕子衔泥造窝般的耐心在太空组建起一个供人类长期试验和居住的"行宫",将人类活动长居梦想定格在大气层外。虽然它的组建和运行不是一帆风顺,虽然它的下一步走  相似文献   
46.
尹怀勤 《航天》2010,(12):44-47
2010年5月21日,日本首个金星探测器"黎明"号发射升空,预示着人类对金星的探测翻开了新的一页。那么,人类对金星的认识情况和今后的航天探测动态到底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47.
1.关于载人航天的争论 自人类首位飞天英雄加加林遨游太空以来.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地球的使者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距今也快满40个年头:由美国、俄罗斯牵头、6方16国联手建造的、纵横百余米、重达400多吨的国际空间站.经过10年艰难运作.终将于两年内竣工.并投入运营。尽管载人航天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48.
林楠 《航天员》2010,(6):14-16
<正>几个世纪以来,从陆地到天空,人类从未停止探索与征服的脚步。这其中,"国"这个官方符号承担着非凡的意义,载人航天也不例外。1961年4月12日,随着苏联航天员加加林的上天,人类载人航天成为现实。这是人类的巨大进步,但苏联人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49.
贺鹏梓 《航天》2012,(1):30-33
2012来了,传说中和电影里描述的世界末日真的要来了吗?其实只要具有科学与理性精神,就会认识到“末日预言”只是谣言而已。本刊同时选编《2012,世界末日还是谣言末日?》及《彗星会撞上地球吗?》两篇文章,一方面是辟“世界末日”之谣,另一方面,是想提示人类应有危机意识,通过科学手段找到应对可能发生的地球灾难的办法。毕竟居安还要思危。  相似文献   
50.
《航天》2011,(10):F0002-F0002
9月15日,美国航宇局公布了一种新型运载火箭的设计方案,可以把航天员送往火星或更远的目的地。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将太空探索目标瞄向火星探索,而不是重登月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