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航空   367篇
航天技术   51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1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104.
Flory和Stockmayer等的凝胶化理论用重均官能度表示凝胶点或凝胶生成的临界条件,虽已有50多年的历史,并为各国学者所公认,但从分析凝胶点定义的物理意义出发,只要用简单的数学分析,即可证明用重均官能度而不用数均官能度表示凝胶点,与反应程度定义的物理意义和Flory的两个基本假设不符。凝胶化理论新概念用数均官能度表示凝胶点,则不存在不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5.
分析了铝合金大型壳体的材料性能、产品结构特性,介绍了壳体制造中主要工艺环节及壳体基础件的热处理强化、熔极脉冲弧焊的应用、端框与蒙皮的定值偶配法加工、整体化铣一次成型以及壳体公差的分配、基准的选择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06.
107.
化学气相反应法在C/C复合材料抗氧化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把硅蒸气渗入预制体孔隙与碳直接反应生成SiC的化学气相反应(CVR)方法,提高初始密度和预制体结构均不同的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能力,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密度变化与微观结构,并对其进行了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因CVR温度、C/C复合材料初始密度不同,抗氧化处理后的密度增加量有显著不同。针刺炭布C/C/SiC复合材料在马福炉中于1160℃经65min氧化后,其失重率仅2.6%,而密度为1.95g/cm^3的同结构C/C复合材料相在同条件下失重率高达32%。  相似文献   
108.
正邮发代号24-138《化学分析计量》,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分析、计量专业技术类刊物,双月刊,大16开本,单月20日出版。国际刊号:ISSN 1008-6145,国内刊号:CN37-1315/O6。《化学分析计量》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千种表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中国兵器工业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主要栏目有  相似文献   
109.
正邮发代号24-138《化学分析计量》,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分析、计量专业技术类刊物,双月刊,大16开本,单月20日出版。国际刊号:ISSN 1008-6145,国内刊号:CN37-1315/O6。《化学分析计量》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千种表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中国兵器工业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2014年单价  相似文献   
110.
吴坤  冯宇  刘玉娜  秦江  黄洪雁 《推进技术》2022,43(9):226-235
为了获得关键参数对超临界碳氢燃料蒸汽重整化学热沉分布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超临界碳氢燃料蒸汽重整非稳态一维计算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基于该模型采用RP-3的四组分替代模型对RP-3蒸汽重整过程中入口流速、压力和含水量等关键参数对热沉沿流向分布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蒸汽重整反应化学热沉的峰值减小,且出现峰值的位置逐渐向出口移动。随着压力的升高,相同位置处的化学热沉都减少,但是出现峰值的位置不变。在入口含水量由5%增大到12%的过程中,微通道同一位置处的化学热沉增大,且化学热沉的最大值也是增大的,峰值出现的位置向微通道出口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