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6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362篇
航空   1584篇
航天技术   469篇
综合类   412篇
航天   73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时间积分方法是动力学常微分方程的一种有效数值求解工具,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工程领域的动力学分析。介绍了近几十年来时间积分方法的研究进展。回顾了该领域的经典工作,包括级数展开法、Runge-Kutta法和Newmark方法;介绍了为解决经典时间积分方法在精度、效率、耗散和稳定性方面的不足而发展出的先进时间积分方法,主要包括参数方法、高阶无条件稳定方法、保能量方法、线性多步法、复合方法和BN稳定型方法;分析比较了已有方法的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指出了时间积分方法发展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2.
王云飞  张尧  李谋  张景瑞 《宇航学报》2021,42(5):572-580
以小行星表面着陆探测为背景,提出一种动量驱动机器人(MoRo)以满足弱引力复杂环境下的探测需求.该机器人利用弱引力环境下的摩擦和碰撞特性,通过主动辨识环境参数,规划和控制动量轮以产生期望的驱动力矩,完成可控性跳跃及腾空后的稳定拍照等任务.首先,基于MoRo的动量轮刹车机构特性,分析了MoRo在弱引力环境下的跳跃机理并对...  相似文献   
163.
行星着陆探测中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陆探测是获取行星特性和科学数据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目前技术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探测方式。在行星着陆探测过程中,动力学与控制是影响任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行星着陆探测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难题;然后,针对火星和小行星的着陆探测,重点分析了火星着陆进入段和下降段所涉及的动力学与控制,小行星附着探测动力学建模与制导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在行星着陆探测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4.
针对探月返回器降落伞减速系统的任务特点,通过对返回器-降落伞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开伞载荷非均衡的两级降落伞减速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了返回器开伞载荷、器伞系统稳定性等多因素的匹配性设计,通过仿真试验和空投试验验证了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最终通过月地高速再入返回任务飞行试验验证了降落伞减速系统性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降落伞减速系统工作性能稳定可靠,能够确保返回器的安全回收,可以保证后续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65.
针对传统螺旋桨受大气密度等环境变化影响,推力和效率显著下降的特点,提出将新型离子风电推进系统应用于平流层飞艇,建立动力学模型和相应推力模型,通过Simulink模块开展轨迹跟踪与定点控制仿真,并对15 km到30 km高度上螺旋桨和离子风作为平流层飞艇主动力的飞行轨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0 kW功率下,在20 km以上高度,离子风动力飞艇的飞行曲线偏移量与瞬态响应时间远小于螺旋桨动力飞艇。通过优化离子风推进器的结构,选取最佳电压和电极间隙,有可能实现离子风作为飞艇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166.
《推进技术》2011,(3):311
2011年5月14-15日,受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的委托,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中国第二届爆轰与爆震发动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分别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一研究所、北京大学、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等14家国内院  相似文献   
167.
这篇论文论述了对于运载火箭结构的计算和实验研究法。在计算研究中,运用PAPAs-3D代码在区域从0.6至0.8之间的不同马赫数进行不同攻角条件下的计算。由于选定马赫数和攻角控制界面不同的情况,计算法还具有其评估特征。该流场及整体的空气动力特征还对不同流量条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班加罗尔NAL还对缩小的风洞模型进行了设计,制造和测试。实验法对于非控制面和超高因素马赫数进行了选择。该增量力和力矩系数由于控制偏转而其独立的迎角范围为-2°至+2°。  相似文献   
168.
169.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2):236
《航空动力学报》是中国航空学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学术性期刊(月刊)。本刊坚持"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编辑方针,主要刊登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原理与设计、气动热力学、叶轮机械、燃烧学、传热传质、强度与振动、自动控制、机械传动、实验技术以及热动力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70.
郭旭  唐硕  刘芸  许志 《飞行力学》2013,(4):336-340
研究了使用飞机发射运载火箭时的机箭分离过程。提出了一种可以解决内装式空射分离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基于CAD三维实体建模方法、多体动力学方法和结合六自由度运动的计算流体力学(CFD)动网格方法。以CFD动网格计算为核心,进行了空射分离过程关键问题的研究,得到了火箭在载机气动干扰环境下的运动特性,为轨道卫星和弹道导弹的快速、廉价发射打下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