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航空   637篇
航天技术   326篇
综合类   122篇
航天   5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71.
空间对接机构差动式缓冲阻尼及传动系统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空间对接机构差动式缓冲阻尼及传动系统的模化是航天器对接动力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分析该系统运动学原理的基础上研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给出了精确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对接动力学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972.
针对旋转式星载辐射计转动体升降、天线收拢展开后整机动平衡状态不稳定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天线展开机构设计改进、转动体升降方式改进及动平衡试验方法优化。经动平衡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旋转式星载辐射计动平衡状态稳定,对卫星干扰力矩小,可以满足卫星的姿态稳定度指标要求,可为类似旋转式星载辐射计结构机构设计、动平衡控制、动平衡试验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3.
本文以某型卫星焊装转台牵引转向机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转台转向时与地面产生额外的磨损及动力消耗问题,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基于ADAMS软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验证了机构的可行性,对机构进行参数化建模,讨论了单个设计变量对转弯特性的影响,基于多设计变量对转弯特性的影响规律对转向机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转向特性与驱动力矩,并与现有结构进行了对比。为今后的牵引转向机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4.
分析并设计了一种将带双轴调整机构的棱镜作为基准棱镜的方位引出方法,并基于此提出了惯导缓冲基座复位精度试验方案.首先,根据直角棱镜作基准棱镜时放置位置对方位引出的影响,设计可双轴调整机构;然后,从双轴调整机构出发,利用坐标变换和矢量形式的棱镜反射公式推导了放置误差造成的方位引出误差,根据误差公式设计了试验方案;最后,分析与估算了方位引出精度,结果表明:此方案在控制经纬仪望远镜的俯仰角小于15°时,方位引出的均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975.
针对刻痕膜片结构的断裂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拉剪混合断裂模式修正的(Gurson-Tvergaard-Needleman,GTN)模型,在屈服势中使用孔洞体积分数和剪切损伤变量分别表征拉伸和剪切损伤机制引起的材料刚度下降及失效过程,建立了两个损伤参数率形式的累积方程.基于ABAQUS的用户子程序开发出双损伤变量GTN损伤...  相似文献   
976.
977.
978.
陈文亮  潘国威  王珉 《航空学报》2019,40(2):522403-522403
为校正中机身壁板由于重力和调姿内力产生的变形,提高中机身壁板装配调姿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力位协同控制的装配调姿方法。通过将调姿机构等效为并联机构,推导了调姿机构的解析正反解模型;根据螺旋理论,建立了力传感器测量值与重力、调姿内力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重力补偿值的动态计算,基于局部刚体-弹性连接假设,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调姿内力转化为位置补偿量的模型;根据Clamped-Free变形协调原理,简化了定位器调姿内力之间的协调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力前馈补偿和调姿内力转化为位置补偿的力位协同控制策略,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设计。最后,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力位协同控制方法,调姿定位精度提高35.3%,调姿内力降低77.8%,通过应用实验,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9.
980.
针对星载光子探测激光雷达在小接收视场及低背景噪声的应用条件和在轨高精度收发同轴匹配的需求,文章提出利用精密光束指向调整机构,实现星载光子探测激光雷达在轨实时调整收发同轴。重点介绍了基于柔性铰链支承的二维精密光束指向调整机构及其在激光雷达上的应用情况;基于在二维精密光束指向调整机构指向镜中心建立的空间坐标系及反射定律矢量表达式,推导了二维光束指向调整机构的出射光束方向与指向镜偏转角度关系式;分析获得了出射光线扫描范围与入射角的关系及出射光线偏转角度与指向镜偏转角的关系式;揭示了在轨收发同轴调整时指向镜偏转角度的计算方法以及二维光束指向调整机构的扫描行程计算公式和扫描角度分辨率计算公式。为精密光束指向调整机构的关键部件的设计选型及误差分析提供一定的依据,对后续星载光子探测激光雷达的收发匹配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