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2篇 |
免费 | 318篇 |
国内免费 | 24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371篇 |
航天技术 | 207篇 |
综合类 | 226篇 |
航天 | 4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110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对某运载火箭级间分离特性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内流采用冷喷流模拟技术,获得了助推器与芯级同时分离和助推器先分离时,两级在有、无喷流、同轴变迎角情况下的气动力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助推器与芯级同时分离和助推器先分离两种情况下,一、二级箭体各自的气动力系数变化很小,这说明助推器与芯级同时分离的方案是可行的。风洞试验研究结果为运载火箭级间分离方案设计和火箭控制系统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2.
氢氧推进剂在轨加注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深空探测和大型空间站的建设,有必要对氢氧推进剂的在轨加注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和对比,重点分析氢氧推进剂在轨加注遇到的若干热力学和流体力学问题。首先介绍了可以用于氢氧贮箱蒸发量控制的被动热防护技术,目的是实现推进剂的长期在轨贮存。其次,对9种常用的常规推进剂在轨测量技术进行比较,得出适用于氢氧贮箱内剩余推进剂的测量方法。最后,针对在轨低温推进剂的气液分离问题,分析了正推法和表面张力贮箱在氢氧贮箱气液分离中的适用性。通过对氢氧推进剂在轨加注关键问题的调研和论证,为我国氢氧推进剂在空间环境下的长期在轨使用和再加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73.
每个型号产品上都有为数不多的框形件,裙部、整流罩零件,需要采用旋压成形工艺来生产,昕选用的材料有LY12M、LF6M、12Mn2A等,料厚在1.2~2.0mm范围内。文章着重论述了钢质一号框缘在自己改装设备上,采用旋压成形零件的工艺过程。由于精心施工选用参数合理,制品达到一次检验合格。 相似文献
975.
爆炸分离冲击试验方法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航天型号飞行中面临爆炸分离冲击环境的影响 ,介绍了国内外航天型号研制中所使用的有关爆炸分离冲击试验方法标准的情况 ,分析了国内航天产品有关爆炸分离冲击环境和试验方法标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关标准制定 (修订 )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76.
铝合金半球形件的深拉伸由于工艺难度大、拉伸压力控制困难,对拉伸设备要求较高,一般采用双动压力机正、反向联合拉伸或两次拉伸工艺成形。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普通设备,用工艺控制方法保证深拉伸零件质量的一次拉伸成形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978.
基于DES(detached eddy simulation,分离涡模拟)方法及AUSM(advection upstream splitting method,对流迎风分裂方法)格式,对不同偏角的偏转头弹箭在非零攻角下的超声速流场和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非零攻角情况下,与常规弹箭流场相比,偏转头弹箭头部迎风面激波更强;而当有效入射角相等时,即使弹箭的攻角不一样,其头部流场结构仍相同,且尾翼流场基本不受头部偏角影响.另外,由气动力系数变化曲线可知,偏转头弹箭具有良好的纵向静稳定性,且升力系数随攻角的增长率大于阻力系数,即升阻比大于常规弹箭,因此适当增大攻角可以提高偏转头弹箭的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979.
分析了军事通信中传统恒模盲均衡算法(CMA)的基本原理,并针对此算法收敛速度慢、收敛速度与稳态剩余误差之间存在矛盾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变步长恒模盲均衡算法(VASCMA).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证明改进后的算法较传统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效果. 相似文献
980.
超声速进气道喘振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中心锥中心进气混压式进气道的喘振现象进行了研究。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根据进气道出口截面每个网格点的压力、密度、速度等参数计算了进气道喘振过程中流量系数和总压恢复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给出了在喘振过程中激波振荡的振幅、频率、对应的波系图案。并根据进气道头部分离涡的发展情况以及进气道内通道中状态参数的变化情况对喘振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进气道头部分离涡对喘振的产生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