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61篇
航空   373篇
航天技术   94篇
综合类   42篇
航天   16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翼身融合运输机分布式电推进系统设计及油耗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翼身融合运输机开展了分布式电推进系统的总体设计与油耗评估。通过数值计算完成了70t载质量翼身融合飞机的气动设计与优化。在巡航马赫数为0.80和10km高度的设计点,最大升阻比达到了24。通过求解积分边界层方程组,完成了电推进系统的总体设计。电推进系统包含10个推进风扇,风扇直径为1.45m,压比为1.35,巡航功率为2.94MW。建立了考虑燃烧过程的发动机一维性能模型,对发动机油耗进行了评估,获得了不同发动机循环参数下燃油消耗。建模结果表明,基于翼身融合布局和分布式电推进技术,可使运输机的油耗较C-17节省近50%。   相似文献   
42.
为了研究新型反推装置对翼身融合分布式推进系统气动性能的影响,将机身简化为二维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的手段来研究攻角、反推开度,以及风扇打开或关闭对飞行参数的影响,为翼身融合分布式推进系统的反推装置设计提供初步的意见和建议。结果显示:反推闭合和风扇打开之后该机型的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都会有较大增加;随着反推开度的增加,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也随之增加;来流攻角对翼身融合分布式推进系统的气动性能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电动飞机已成为航空发展的热点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发机构的重视。但由于人们对电推进飞机和传统推进飞机缺乏全面的理解,对电动飞机和混合电推进飞机的研究容易产生一些误解。本文阐述并分析了电动飞机研制中容易产生的5种主要误解及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电动飞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预测电动飞机是未来航空工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4.
为更好地开展深空无线电干涉测量试验,基于DiFX(Distributed FX,分布式FX型相关处理)、SPICE(Spacecraft Planet Instrument Camera-matrix Events,航天器行星仪器照相机矩阵事件)、HOPS(Haystack Observatory Postprocessing System,Haystack克天文台后处理系统)及AIPS(Astronomical Image Processing System,天文图像处理系统)等开源软件,搭建了一套可用于深空探测器信号相关处理的无线电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系统。首先介绍了该系统的整体架构及组成,然后介绍了系统各组成模块的功能及工作原理,最后利用该系统对嫦娥三号着陆器开展了观测试验,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成功实现深空航天器信号的相关处理、条纹拟合,以及时延解算等功能,有望为我国嫦娥五号任务及火星探测任务数据处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5.
易彬  秦显平  谷德峰  鞠冰 《航空学报》2018,39(1):321187-321187
星间基线高精度确定是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系统完成科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受星载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连续跟踪弧段短、个别弧段共视GPS卫星个数少或模糊度固定成功率低、频繁轨道机动等因素影响,分布式InSAR高精度基线确定仍有不可靠的风险。通过多机构产品互比来识别基线精度较差的时间段,降低不可靠风险,并通过多机构产品融合进一步提高基线精度。选用重力反演与气候实验(GRACE)卫星数据进行实验,国防科技大学(NDT)和西安测绘研究所(CHS)采用不同的基线处理软件和简化动力学策略,保证了各自的基线产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实验表明,多机构互比对可以有效识别基线精度较差的时间段,NDT和CHS的基线产品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互比对残差的均方根(RMS)在R、T、N方向分别为0.7、0.9、0.7 mm,二者之间没发现明显系统偏差,大约97.86%的基线三维互比对残差量级在2 mm以内。两个机构基线产品融合后发现可进一步降低基线产品中的随机波动误差,K/Ka波段测距(KBR)系统校核结果表明融合基线产品精度较NDT基线产品提高8.97%,较CHS基线产品提高29.21%。  相似文献   
46.
IDSS中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讨论了数据仓库、数据库知识发现和分布式对象的概念和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化的IDSS(Intelligenc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的开发环境,将传统的DSS四库结构与数据仓库相结合,把数据挖掘作为一种特殊的模型应用于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同时,在系统实现上采用分布式对象技术,实现接口规范和应用程序相分离.最后进一步对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实现及数据库知识发现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7.
分布式卫星SAR系统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新的雷达成像手段,其中分布式InSAR充分利用编队星座卫星间构成的空间基线进行干涉测高,从而实现立体成像.在InSAR系统设计中,解决好编队星座的设计问题是实现高性能成像的前提和保证,合理的星座构形设计有助于提高测高精度,从而获得高品质的雷达成像效果.从InSAR测高精度分析结果入手,由飞行力学角度阐述星间相对运动对测高精度产生的影响,并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了一种有别于现有星座的特色编队构形,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8.
多管理域合作检测DDoS攻击的一个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地防御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的 攻击,提出了基于多域间入侵检测系统 IDS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合作的攻击检测模型.围绕重要网络资源,构建了以〈路由器,IDS〉对为基础的闭合的IDS 合作环,通过环上节点间信息共享和合作组内的警报关联分析,能够在DDoS攻击数据包汇聚成致命攻击流之前捕获攻击特征并采取相关措施.提出了合作环组织方式、共享信息交换方式、警报关联算法以及各节点系统逻辑结构.利用原型多域合作入侵检测 MDCI(Multiple Domains Cooperative Intrusion-detection)系统实施了DDoS攻击实验,针对实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合作环模型有效地提高了IDS系统对DDoS攻击的预警速度.   相似文献   
49.
基于COM/DCOM的分布式零件参数化 设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基于UG(Unigraphics)的零件分布式设计的问题,分析比较了UG二次开发的两种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零件库的通用参数化设计方法.采用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方式建立了一个基于UG外部开发的通用参数化设计组件,利用DCOM(Distributed Component Object Model)实现了该组件的网络化,并在此基础上选用分布式三层网络模型,构建了一个基于COM/DCOM的分布式零件参数化设计系统,实现了LAN(Local Area Network)下对零件进行参数化设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50.
系统建模与数字仿真是大型客机飞行管理系统研发的重要阶段.初步建立了基于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AFDX,Avionics Full-Duplex Switched Ethernet)的飞行管理系统分布式实时仿真系统模型.对飞行计划、飞行导引、轨迹预测、性能计算、综合导航、导航数据库、综合显示等核心功能进行了分析建模和算法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对飞行管理计算机、综合导航系统、自动飞行系统等仿真子系统进行了设计,在满足实时性要求的前提下,基于AFDX网络与分布式仿真结构实现了对以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航空电子仿真系统的集成,给出了一种通用的、基于AFDX网络的飞行管理系统分布式仿真框架.仿真系统的运行结果证明:基于AFDX网络的分布式仿真结构能够有效满足实时性要求,提高网络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