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1篇
航空   455篇
航天技术   31篇
综合类   65篇
航天   1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应当大力开展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使数字化技术普遍应用于模具工业,并用来改造传统的模具工业,这是我国模具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航空制造业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冲压模具每年都在以20%的增速发展。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如在一个车型生命中,周期最短、变化最频繁的  相似文献   
202.
产业链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等4个维度,其内涵涉及满足需求程度、产业细分市场、产业关联度和资源加工深度等诸多方面。鉴于中国通航产业还处于幼稚期,行业信息缺乏,本文尝试从价值链入手,建立一个分析、预测满足需求程度、产业细分市场等问题的研究框架,预测中国通航产业的未来价值走向。  相似文献   
203.
顾世敏 《国际航空》2014,(11):79-80
移动终端继在消费电子市场迅速普及和快速发展之后,也开始进入行业应用市场,除了应用在机场服务和航空维修等领域外,有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将便携式电子装置(PED)作为飞行员的电子飞行包(EFB)使用。传统航空电子企业需要走出传统的行业思维,在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考虑航空电子设备的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04.
对企业单位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民航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各企业单位业务量、产值等均有较快增长。伴随着业务量的迅速增长,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显著上升。新员工队伍建设成为各企业管理层关注的重点。本文将以民航行业设计院为例,重点说明新员工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目前新员工培训方式和未来改进思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5.
全球航空减排——限制排放还是限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和活动,因而成为全球各行各业的首要重要议题,各类政治、经济、外交、商业活动、行业活动的背景均围绕气候变化议题进行。航空业自被欧盟纳入温室气体排放后,航空减排浪潮席卷全球,引起了国际航协、国际民航组织和航空公司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6.
207.
《航空计测技术》2004,24(5):14-14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仪器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引起了我国仪表业界的关注。 一是新技术普遍应用。普遍采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数字信号处理(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及表面贴装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8.
行业并购在继续A&D业界最大的并购案发生在9月,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以1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古德里奇公司,将业务进一步拓展到了飞机起落架、发动机吊舱和电刹车等领域。UTC旗下的汉胜公司原本就是一家包罗万象的飞机系统供应商,这次并购代表着UTC飞机系统业务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意味着又一个行业巨头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9.
《国际航空》2012,(2):5-5
就在美国国防部发布削减军费预算计划的时候.美国一个政府/行业组织公布了一项开放式系统标准.即在不同的军用飞行器平台上交叉使用航电软件.以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这个称作未来机载性能环境(FACE)的技术标准是1月30日公布的。  相似文献   
210.
随着中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民航维修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国内维修单位只有通过加强深度维修能力建设,减少低层次维修能力重复建设现象,扩大企业规模,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才能提升竞争实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