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7篇
航空   191篇
航天技术   97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1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高分辨率光电尺寸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高分辨率光电尺寸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总体结构,并给出了设计要点和提高系统分辨率的途径,本系统具有高速,高精度,非接触在线检测,测量结果直接数字显示和打印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2.
针对数据链在着陆阶段存在盲区和塔台无法获得着陆飞机实时姿态、接地参数等问题,提出利用多功能光电跟踪技术建立飞机着陆实时监测与评估系统,设计出飞机着陆监测与评估系统的技术方案。由于光电跟踪平台的视场有界,无法保证着陆飞机准确进入光电设备视场,采用精密进场雷达(PAR)牵引光电转台对准即将着陆飞机的方式,辅助光电设备捕获目标飞机,再经过图像检测算法处理,检测出目标飞机,进而转入跟踪锁定,计算出最终下降阶段目标飞机的姿态和偏航信息。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PAR初始化光电设备的方法、步骤。该系统在飞机下降阶段辅助塔台指挥,实现整个着陆过程的监视与评估,满足未来作战飞机精密进近引导的着陆保障和训练要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3.
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锥度检查仪,并就其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134.
静态光电显微镜在测量中可进行非接触瞄准,提高了瞄准精度,而且为检测自动化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结合光显微镜的瞄准原则,建立数学模型可测量内孔孔径。  相似文献   
135.
马援 《国际航空》2008,(5):35-35
4月16~19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以中航二集团和中国一航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为代表的中国航空工业参加了本次展会,并凭借丰富而先进的展品成为展会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6.
刘信颉 《上海航天》2005,22(2):64-64
美国家宇航局(NASA)正计划建造一个使用绿色激光束的新型陆基全球网络,用于跟踪在轨卫星并对地球进行研究。它将替代现行的第三代移动激光测距系统(MOBLAS)。正在进行评估的SLR2000原型系统是一种单光子探测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使用了扇形微通道板基光电倍增管接收器和一个二极管注入式微芯片激光器。脉冲式激光工作频率为2kHz,激发出的激光脉冲传播覆盖望远镜10cm出口孔径。  相似文献   
137.
科技成果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5):114-117
用航天高科技制作的10个小发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由病毒构成的微型电池,美华裔科学家研发出眼睛状摄影机,日本制成光电转换率更高的非硅系太阳能电池,日本开发出热传导率是铜1.7倍的材料,日本开发出高强度新型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38.
139.
140.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意大利出生的美国科学家里卡多·贾科尼,以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两个新窗口。这两项成果中的一项是戴维斯和小柴昌俊在“探测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迎来了中微子天文学的诞生;另一项是贾科尼在“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为X射线天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捕捉来自宇宙的中微子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曾经说过:“在世的人们即已看到中微子假说的胜利,也许永远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