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55篇
航天技术   129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4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2008年9月6日11:25,我国环境-1A、1B卫星由长征-2C火箭从太原发射中心同时发射.约 51min 后,两颗卫星与火箭相继分离,进入预定的太阳同步轨道.9月8日,星上CCD相机传回了首幅遥感图像,随后开展的首次环境应用实验也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52.
CBERS-02B卫星高分辨率相机的在轨调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发射时的振动、由空气到真空环境的转变、微重力的影响等因素都可能会改变相机的焦面位置,导致相机焦面位置发生变化。CBERS-02B卫星在轨测试期间,对高分辨率相机进行了在轨调焦,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文章对高分辨率相机的在轨调焦方法和调焦结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53.
CCD相机调试和质量评估中MTF测量的一些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CD是采样器件,不能按照严格理论测量MTF,但光学遥感中仍采用调制度测量作为像质评价尤其是相机调试的重要手段。文中先用简单易理解的方法演算CCD(几何尺寸)正弦波调制度为基础,讨论矩形靶标调制度与正弦靶标区别,靶标相位误差对测量的影响并指出采用测量最大调制度及其技术措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4.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 DIC)由于其非接触、全场化的测量方式,与其他光测方法相比,具有自动化、光路简单、普适性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多领域多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中,但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测量精确性不确定、高温实验测量误差大、大曲率物体可测面积有限等问题。综述了3D DIC在不同种类材料常规力学实验中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3D DIC、传统引伸计测量结果及有限元模拟结果,验证该技术精确性;由于高温和大变形测量中3D DIC的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故重点介绍了高温散斑制备和多相机DIC等最新技术进展;指出在散斑对测量精度影响、微应变尺度测量、环境因素对测量效果干扰以及在军事材料和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等方面还需对3D DIC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55.
为减小偏流角对TDI-CCD(Time-Delay Integration-Charge Coupled Device,时间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相机成像的影响,分析了侧摆成像时偏流角产生的原因和计算方法,定量计算了偏流角在沿航方向和穿航方向产生的像移,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偏流角影响因素及其残差对成像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际飞行试验发现,平台调偏流时偏航方向的姿态角存在振荡,即偏流角存在残差.经分析,此现象产生原因除了卫星平台本身的姿态扰动外,主要是卫星平台响应机制,即卫星平台对调偏响应过慢导致平台调偏流出现超调现象.该分析结果对空间光学相机平台改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已应用于某型号卫星的改进型.  相似文献   
256.
针对同一HJ-1星的两台CCD相机,提出基于图像模拟的交叉辐射定标方法:通过建立两台CCD相机图像DC值的数学关系,以获取地面目标图像的已定标的CCD为标准对未同时获取图像的待定标的CCD进行交叉定标,得到了2008年10月A2CCD和B2CCD的定标系数.利用贡格尔场野外实验数据和敦煌场的MODIS数据对定标系数进行真实性检验,并对该方法的主要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交叉定标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可以在保证定标精度的同时,提高定标的频次.  相似文献   
257.
介绍了宽视场彩色相机工作原理、相机方案及设计结果. 发射前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 整机静态分辨率达180 lp/mm, 信噪比为34 dB. 用户在发射前对宽视场彩色相机的成像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估, 认为宽视场彩色相机能够正常工作, 数据格式正确, 图像质量优良, 能够进行稳定的数据观测, 采集与下传. 最后介绍了相机在研制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新技术.   相似文献   
258.
通过温度解算完成相机主体温度测量,是相机主体温控系统实现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的温度解算方法存在数据存储量大、可移植性差、温度映射精度低等缺点.文章提出一种拟合温度解算法,针对不同的系统需求,给出两种改进方案,对拟合温度解算法及其改进方案的原理、性能及实现方式进行描述与分析.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占用内存小、可移植性好、温...  相似文献   
259.
PI控制在空间相机精密控温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空间相机镜筒作为控制对象,建立了热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积分分离式比例积分(PI)主动热控制的温度控制方法。积分分离式PI算法采用增量式计算、位置式输出,将输出的加热功率值转换为一个控温周期内的加热时间。以相机镜筒的热分析模型为基础,通过Ziegler-nichols参数整定方法获取积分分离式PI算法的比例参数和积分参数,利用热分析软件Thermal Desktop对空间相机镜筒进行了热分析,获取控温算法的控温性能。结果表明:积分分离式PI控制方法响应快,消除了稳态误差,较比例(P)控制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适用于有高精度控温需求的主动控温设计。  相似文献   
260.
环境减灾A、B星应用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综合减灾科技能力已成为各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008年9月6日,环境减灾A、B两颗光学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开展灾害监测有了稳定的卫星数据源,也是我国着力提高科技减灾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建设的第一步,A、B星成功发射以来,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积极组织开展运行管理与应用工作。一年来,针对环境减灾A、B星的特点,国家减灾中心联合国内外相关单位和领域专家,共同开展了环境减灾A、B星CCD、超光谱成像仪、红外相机数据处理与应用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应用表明,卫星数据稳定、"三合一"、大幅宽、高重访周期等优势使得环境减灾A、B星颇受用户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