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6篇
航空   110篇
航天技术   537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8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21.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第一颗中巴资源1号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由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成功.从而结束了中国没有陆地资源卫星的历史。它标志着使用中国研制的卫星获取实时遥感数据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2.
信息通报     
在失重和模拟失重情况下人的骨机制 本文介绍了“和平”号空间站航天员和部分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显像密度测量数据的分析结果。由于力负荷的不足,包括伴随航天因素而产生的机体液体介质的再分配,导致了骨组织的变化,对这些变化的各种调节机制本文给予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3.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6):76-76
2007年9月29日,NASA公布了机遇号火星车于2006年9月28日和29日拍摄的照片。照片呈现的是当时“维多利亚”坑侧面图。据介绍,机遇号火星车首先降落于火星“鹰坑”,行进了9.28km后于2006年9月27日到达“维多利亚”坑。当时距离机遇号登陆火星已经过去了950天。“维多利亚”坑直径达800m多,深约60-70m,坑壁布满锯齿状的凸起,坑底则是厚厚的岩石层,是机遇号迄今遇到的最大的坑。从图片可以看到,“维多利亚”坑左侧有6m高的、分层而突出的“佛得角”的南面部分。而坑内墙的右侧,可以看到15m高、称为CaboFrio的岩石层的北面部分。拍摄地点距离“佛得角”50m远。2007年9月11日,机遇号出征这个深坑。  相似文献   
124.
影响月球探测卫星星地时差的因素较多,文章介绍了其计算模型,并对其中的模糊距离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了集中校时量和均匀校时量计算模型。实际结果表明:运用此两种校时模型和方法可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嫦娥一号卫星的星地时差,并使其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在5ms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125.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使我国跨入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嫦娥一号卫星是探月工程五大系统中最为核心的系统.遇到的新问题最多.研制时间最紧,风险最大,是一个全新的航天器。它的使命是走向一个我国的航天器从未到达过的领域,并完成预定任务。许多特点和地球卫星与载人飞船都大不一样,因而具备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  相似文献   
126.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戚发轫3月11日表示,神舟七号关键技术已经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27.
《中国航天》2008,(6):46-47
《国际飞行》杂志网络版5月8日报道说,俄罗斯能源公司的联盟号飞船将通过修改设计来解决舱问分离不当问题。返回舱与服务舱分离不当可能是造成联盟TMA11飞船4月11日返航时转为弹道式再入的原因。该杂志从相关渠道得到消息.称分离不当导致了TMA11的弹道式再入。并称最近对飞船所做的几项“改进”有可能造成了上两次返回着陆问题。  相似文献   
128.
《航天器工程》2017,(3):1-8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首个面向大众服务的空间基础设施,卫星系统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研究和总结其关键技术成果对于我国后续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程和主要贡献,论述了北斗二号工程特点和卫星系统的创新成果,重点介绍了以混合卫星星座、卫星平台技术、多频段多业务载荷兼容、星载核心产品设计为代表的一批技术成果,总结了北斗二号卫星开展的可靠性专项工作,简要说明了组批生产和高密度测试的经验。最后展望了下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发展,将全面提升系统的服务性能和自主运行能力,积极拓展特色服务,以成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与授时(PNT)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9.
《航天器工程》2017,(5):1-7
高分三号(GF-3)卫星是我国民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唯一一颗微波成像卫星,也是我国第1颗1m分辨率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其定量化指标要求高,同时具有雷达天线质量、尺寸大,热控要求高,脉冲功率大,构型布局复杂等技术特点和难点。文章围绕GF-3卫星技术难点,系统阐述了卫星高定量化、高扩展性等总体设计特点及设计验证方法,并采用系统建模、模拟分析、地面试验和在轨测试等多种措施,确保卫星优良的图像质量和定量化应用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在轨扩展能力。GF-3卫星设计和研制过程中采用的验证方法,可为后续SAR卫星的总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0.
卫星导航向多频制多星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其焕 《卫星应用》2000,8(2):32-37
详细论述了GPS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内容、面临的问题,并概述了其他导航定位卫星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