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52篇
航空   517篇
航天技术   92篇
综合类   72篇
航天   10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91.
不同直径及形状的短扰流柱群的流阻及换热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采用放大的模型对装有五排短扰流柱的涡轮叶片尾缘的冷却通道的流阻特性及通道端壁表面上的局部换热系数进行了测量 ,重点研究了扰流柱直径及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1 )扰流柱直径越大 ,压力损失系数越大。在相同条件下 ,圆柱形扰流柱排的压力损失系数要大于圆锥形扰流柱排的压力损失系数 ;(2 )圆柱形扰流柱排内的换热强化系数的增长速度比圆锥形扰流柱排要快 ,而且达到的最大值也较大。扰流柱直径越大 ,在相同的局部位置处换热强化系数越大 ;(3 )当扰流柱直径增加时 ,其阻力的上升要比换热的上升快的多。与圆柱形扰流柱相比 ,锥形扰流柱更有利于增强换热或减小流阻  相似文献   
592.
中国在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和冷却技术方面的部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中国90年代实施的一项高性能燃气涡轮动力技术研究计划中有关燃烧技术,传热及冷却技术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及部分进展。  相似文献   
593.
针对典型的层板发汗冷却结构,提出了利用一个推力室的实验数据来计算另一推力室所需发汗流强的方法。在一种发动机推力室壁面发汗冷却实验数据测出以后,对同一发动机或另一发动机推力室壁采用不同的冷却剂、不同的壁面材料时的受热壁面工作温度与发汗流强的关系,由迭代计算完成。作为分析实例,利用氦气发汗冷却的试验数据对氢气发汗冷却流强进行了计算,其结果得到了实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594.
应用紊流k-ε模型、三维适体座标网格结合SIMPLEST算法,对涡轮导向叶片尾部变截面针肋通道内空气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模拟同时考虑了流场、压力场、温度场和物性变化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可压缩和变物性的影响以及叶片壁内三维导热效果,采取对流—导热耦合传热问题的整体求解法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证明本文建立的数值模型是正确的,可为叶片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95.
出流孔对内流通道壁面换热影响的实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裘云  朱惠人  许都纯  刘松龄 《推进技术》2002,23(6):477-479,508
根据相似理论放大的模型,实验研究了带有出流孔内流通道带孔—侧壁面的对流换热特性。实验采用加热钢带法,主要在主流雷诺数为2.5×104~10×104,出流比为1.0~4.0的范围内,测量了出流孔附近的换热系数分布,重点分析了主流雷诺数和出流比对壁面对流换热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出流作用使出流孔下游区域内的换热得到强化。主流雷诺数一定时,随出流比的提高此区域换热强度提高,影响范围也扩大;出流比一定时,不同主流雷诺数下,带出流孔壁面换热强度与不带出流孔壁面换热强度的比值(Nu/Nu0)基本一致,换热被强化的程度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96.
喷射角对涡轮叶栅端壁气膜冷却传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高文  刘松龄 《推进技术》2002,23(6):496-499,512
在大尺寸低速平面叶栅风洞中,对前缘上游有单排气膜孔的涡轮导向叶栅端壁气膜冷却进行了详细的传热实验。在喷射角为25°,35°和45°以及吹风比为1,2,3下测量了端壁面上的局部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并由此计算出了叶栅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端壁热负荷。着重研究了喷射角对端壁气膜冷却的影响。数据表明减小喷射角度虽然能够显著的提高冷却效率,但同时也明显的增大了换热系数,最终的冷却效果取决于端壁热负荷的大小。  相似文献   
597.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喷嘴内燃油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喷嘴内燃油的传热特性: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对喷嘴进行精细的几何建模,喷嘴模型包括旋流器叶片和隔热套管等细节特征;采用商业CFD软件对比研究不同喷嘴内燃油的传热特性,确定喷嘴隔热套管的隔热效果。结果表明,在所给工况条件下,隔热套管能减少喷嘴杆部温升约50%,对主油路温升的抑制作用随着主油路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对副油路燃油温升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且基本不随主油路流量变化。工程算法和数值模拟计算的喷嘴出口燃油温度之间相差明显。  相似文献   
598.
阮波  孟华 《航空学报》2011,32(12):2220-2226
 基于正癸烷在超临界压力下的热裂解反应机理,建立了考虑正癸烷裂解吸热反应及超临界传热现象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正癸烷在3.45~11.38 MPa压力条件下的湍流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得到了详细的温度、速度、裂解转化率、物性及壁面热流密度的变化和分布情况。通过与已有的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对数值模型和计算软件进行了充分的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的数值模型是准确、可靠的。这就为研究碳氢燃料的裂解吸热反应及超临界传热现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模拟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599.
涡轮叶片尾缘梯形通道异形扰流柱流动换热特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叶片尾缘梯形通道内叉排排列的圆形、椭圆形、水滴形和哑铃形扰流柱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口雷诺数情况下,水滴形扰流柱的通道压力损失最小,仅为圆形扰流柱的57%;圆形扰流柱和哑铃形扰流柱的换热效果差异不大,比椭圆形扰流柱的换热效果高约20%,比水滴形扰流柱的换热效果高25%左右;进口结构形式对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不是非常明显,双排小孔的挡板通道内压力较大,但是换热效果也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00.
弯曲段壁面冲击发散冷却效率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回流燃烧室弯曲段采用冲击发散冷却结构形式对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设计了多种不同几何尺寸的计算模型,采用试验方式分别对其冷却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1)吹风比对冷却效率影响显著,随着吹风比的增大冷却效率升高。沿整个弯曲段冷却效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是变化幅度很小。(2)弯曲段冲击发散冷却结构发散孔倾角对冷却效率影响很大,冷却效率随着发散孔倾角的减小而增大。(3)发散孔纵向间距小的发散孔板冷却效率高于纵向间距大的发散孔板的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