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52篇
航空   516篇
航天技术   92篇
综合类   72篇
航天   1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81.
给出了用于低温恒温器中的一种大尺寸比对恒温块的传热分析方法,分析了该比对恒温块轴向和径向的传热情况,给出了导热公式和计算过程。设计的大尺寸比对恒温块能在较短时间内重新达到新的平衡温度。  相似文献   
182.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5):956
《航空动力学报》是中国航空学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学术性期刊(月刊)。本刊坚持"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编辑方针,主要刊登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原理与设计、气动热力学、叶轮机械、燃烧学、传热传质、强度与振动、自动控制、机械传动、实验技术以及热动力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83.
卫星平台机热一体化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6,(2):25-31
针对卫星平台结构和热控分系统的设计需求,挖掘二者设计的结合点与耦合性,基于大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思想,突破现有"学科孤岛"式设计模式,探讨卫星平台的机热一体化设计。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集传热与承载于一体的多功能结构技术,以及高导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表明这些技术措施能够充分发挥结构与热控协同设计、融合效应最大化的优势,是实现卫星平台机热一体化设计的可行技术途径,其应用可显著提高卫星平台的承载与散热能力,有效降低卫星平台设计费效比,提升卫星平台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84.
推力室槽道式冷却通道尺寸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杰 《航空动力学报》1993,8(2):125-128,201
新一代液氧 /烃类推进剂液体火箭发动机将采用高燃烧室压力方案 ,这时推力室冷却成为一项关键技术问题。本文构造了一个槽道式再生冷却通道几何尺寸的优化设计方法 ,其优化目标是使通过冷却通道的冷却剂的压力损失最小。典型的计算、实验表明 ,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可使冷却压力损失减少 50 % ,即采用优化设计有利于高室压推力室冷却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5.
液晶瞬态技术测量带侧向流扰流柱通道端壁换热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惠人  郭涛  张丽  许都纯 《推进技术》2007,28(6):620-623
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量技术测量带侧向流扰流柱通道端壁全表面换热系数的分布,研究了侧流比及雷诺数对换热的影响,其中,侧流比为0.25~1.0,雷诺数为3×104~9×104。结果表明:(1)侧流比对扰流柱通道的流动形态及端壁换热有重要影响;(2)存在一个临界侧流比,在临界侧流比以下,流动形态沿主流方向呈错排流状态;在临界侧流比以上,流动形态沿侧流方向呈错排流状态;在临界侧流比附近,流动为顺排流动状态,方向在主流和侧流方向之间;(3)侧流比较小或较大时,扰流柱通道端壁换热较强;在临界侧流比附近,换热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86.
冲击粗糙肋壁面换热准则关系式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净玉  常海萍 《推进技术》2002,23(3):237-239
模拟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弦中区冷却结构,建立冲击粗糙复合冷却实验模型,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建立了换热准则关系式。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准则关系式与实验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精度较高,对于冲击粗糙肋壁面复合冷却技术的研究和工程结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7.
为了能达到喷油装置在高进气温度环境下工作的要求,在加力试验台上针对三种不同结构的加力用气冷气动雾化喷油杆进行了冷却性能的实验研究,并应用传热学理论进行了经验公式的总结。试验结果证明,偏心喷油杆的冷却性能最佳,短套管结构质量最轻并在较大冷却气流量条件下可以正常工作。同时对不同冷却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双层管道夹层内湍流对流换热的经验关系式,并说明喷油杆应用于未来高进气温度加力燃烧室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8.
有弦向出流的短扰流柱排流动与换热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丽  刘松龄 《推进技术》2004,25(4):307-310
为了得到有弦向出流的通道内扰流柱排的流动换热的规律,对有弦向出流的扰流柱排的端壁换热和压力损失进行了数值计算,重点研究了出流比对端壁换热和压力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弦向出流比增加,端壁平均№数逐渐下降,在所研究的Re数范围内,出流比从0变化到1,Nu数最大下降6%。(2)压力损失系数随着Re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弦向出流比的增加而减小。在所研究的Re数范围内,出流比从0变化到0.75,压力损失系数下降70%~85%。计算结果对涡轮叶片内部冷却计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9.
朱平如  郭平 《推进技术》1989,10(2):38-43,74
用电加热方法实验研究了超临界压力下临界温度区液氧的传热性能,验证了国内常用的传热准则方程式计算液氧换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用亚临界非等温流体湍流换热公式计算超临界压力下液态氧的传热时,只适用于壁温T_w<200K,液温T_f<140K的传热工况;用谢茨曼提出的临界温度区流体换热公式计算临界温度附近液氧和低温气氧的放热系数时,偏差很大;常用的气体换热公式计算超临界压力下高温气氧的传热,基本合适.文章整理和提出了一个适用于临界温度附近液氧和低温气氧传热计算的新的准则方程式.  相似文献   
190.
祁锋 《推进技术》1990,11(5):30-34,68,69
本文对几种发动机的冷却作了分析比较,指出使用铜锆合金是高压大热流发动机的必然要求.对大推力氢氧烃三组元试验发动机燃烧室的传热分析表明:热流仅相当于相同推力氢氧双组元发动机的1/3~1/2,热壁温低于800K,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但流阻较大,对氢泵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