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52篇
航空   513篇
航天技术   92篇
综合类   70篇
航天   10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微小空间的相变传热和流动的微尺度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固体表面上薄液膜厚度的微尺度效应;圆形截面毛细管管径的微尺度效应;毛细管的截面形状微尺度效应;壁面纳米级粗糙度的微尺度效应;微型热管(MHP)的微尺度效应和连续性极限、堵塞极限;平板热管(FMHP)的壁面粗糙度微尺度效应和沸腾极限;脉动热管(PHP)管径的微尺度效应;薄液膜的稳定性等。研究分析了上述各方面微尺度效应的机理,归纳推知增加每个薄液膜区域的面积和增加薄液膜区域的数量这两种方法均可提高蒸发器的性能,后一种方法可操作性强,为高效蒸发器性能的提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分析了发汗冷却对喷管中边界层变化、传热和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了马赫数为2的型面喷管(Re/m=5.2×10~7),喷管采用不锈钢烧结材料(孔径为2.0μm)。试验中最大喷吹比为自由流流量的0.51%,压力和热通量测量响应很快。测量了壁面热通量和静压分布,以及喷管出口处的皮托压力型面。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流动情况,还采用了阴影照相。最高喷吹比时传热减少14%,发现喷管出口边界层厚度显著增加,但喷吹对推力系数或比冲的影响很小。本文研究对发动机喷管采用发汗冷却优、缺点的认识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电传热试验中的薄壁试件传热和试件破裂原因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的传热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值相近,此计算结果为传热试验测量仪表提供依据:试件破裂原因为材料在高温时强度降低,以及应力集中和热量集中。提出的试件改进方法,可供以后电传热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基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MEMS)的微槽冷却系统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将微槽冷却系统用于微纳卫星热控设计时的特殊要求。讨论了表征微槽冷却系统性能的水力学系统和传热性能。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槽冷却系统可使大热流密度的热源芯片温度维持在较低的范围内,能满足微纳卫星热控的要求。研究认为,压降和热阻均较小的深槽可在小泵功率时提供较优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学方法模拟推进剂贮箱增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了运用数学方法模拟推进剂贮箱内的增压、传热和传质的物理热动力过程.增压系统的目的是控制推进剂贮箱内的气体空间(也称为"气垫空间")压力和进入发动机的推进剂质量流量.用数学模拟来预测气垫和推进剂的状态以保证贮箱内的压力和温度值保持在认可的限度内,即使离开贮箱的推进剂压力满足发动机泵入口的净吸程要求.  相似文献   
8.
李劲东 《宇航学报》2004,25(4):355-360
针对航天器密封舱内气体对流传热传质地面模拟试验问题,依据传热传质相似试验理论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包括热缩比模型法和降压法,给出了它们相似试验的相似律及它们应用的约束条件,并从理论上定性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法的优缺点。分析表明,在重力条件下,热缩比模型法在保持Reynolds数不变的前提下可明显抑制传热传质过程的温差和密度差对流动与传热传质的影响,而且抑制效果与缩比比例的三次方成正比;而降压法在保持Reynolds数不变的前提下同样可明显抑制自然对流的影响和密度差对流动与传热传质的影响,但对自然对流和传质过程的密度流的抑制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两相毛细泵环的反向式蒸发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对同一蒸发器进行了改进的实验研究,改进措施为:在作为毛细结构的复合金属网上加压一块带有纵向和横向槽道的金属平板。对不同倾角下该蒸发器的工作特性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
针对CPL蒸发器,建立了可据以分析其传热过程和蒸发流动过程的分布参数模型,并就一个模拟算例进行了考察,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该模型较之传统集中参数模型的优点在于,其计算结果反映出了蒸发器内沿轴向流动过程中各肋壁温度及肋壁与流动工质之间换热系数大小的变化情况以及蒸发器内局部蒸汽(或液体)的热力状况,因而为从细节上揭示CPL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及其工程模型的试验研究、优化设计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