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航空   631篇
航天技术   349篇
综合类   126篇
航天   54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2012年8月28日~29日,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组织、中航工业环境与可靠性试验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试验中心")主办、中航工业613所协办的中航工业环境与可靠性实验室机构体系(以下简称"机构体系")第三次会议在洛阳召开。集团公司所属厂所27个实验室的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92.
英国Delcam公司的Delcam Toolmaker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面向塑料模具制造的模具总装设计专家系统,可自动为复杂注塑模、吹塑模创建模具结构及抽芯机构。它和Delcam公司的混合建模系统Power SHAPEPro完全整合,可帮助用户设计出非标准部件和机构,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家用电器、医疗器材等行业,为客户提供强大而且智能的模具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993.
韩博  许允斗  姚建涛  郑东  张硕  赵永生 《航空学报》2019,40(4):422536-422536
提出了一种空间对称型7R机构,可利用此机构组合构造空间可展开机构。通过旋量拓扑图分析了其整体自由度,得到了其运动副轴线方位变化时整体机构自由度数目的变化情况;基于反螺旋理论分析了运动副轴线方位不同的情况下运动输出构件的自由度数目和性质,并针对其瞬时性做了判别,发现其在不同运动副轴线方位布置情况下会出现局部自由度与瞬时自由度;分析了机构在不同驱动情况下的奇异特性,得到了机构在不同的驱动下处于奇异位形时的几何条件;最后选定自由度为1时的空间对称型7R机构组合构造了一类单自由度多棱锥型空间可展开机构,通过设置其运动副轴线方位,可以使其具有较大收拢率,同时当机构完全展开时,奇异特性使得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通过多个棱锥型空间可展开机构的组合,可以构造出新型大尺度空间可展开机构,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实现机翼前缘形状连续变化柔性机构的拓扑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杰  葛文杰  杨方 《航空学报》2007,28(4):988-992
 为了实现自适应机翼表面的连续准确变化和结构轻量化,将分布式柔性机构引入到机翼形状变化结构设计中。基于SIMP密度 刚度插值模型,以实际位移与目标位移之间的偏差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实现机翼前缘形状连续变化柔性机构的拓扑优化模型,采用Matlab编程对柔性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不同参数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最后使用Ansys9.0对其中一个优化结果进行了机构的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机构可实现机翼前端0~8.14°的变化;不同的体积分数、驱动位置、权重因子将对优化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证明了用分布式柔性机构实现机翼前缘连续形变的可行性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996.
以仿鸟扑翼飞行器自主起降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调研重点分析了自然界鸟类起降方式.然后分析了国内外仿鸟扑翼飞行器自主起降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垂直起降技术、弹跳起降技术、滑跑起降技术和滑翔起降技术进行了阐述,对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梳理.最后对仿鸟扑翼飞行器自主起降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7.
航天器着陆缓冲机构是开展地外天体着陆探测的核心装置,其着陆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探测任务的成败。本文梳理并总结了现有航天器着陆缓冲机构的相关设计技术,重点介绍了航天器着陆缓冲方法、机构构型和地外小天体着陆/锚定机构,并对其优缺点和适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次,针对各类着陆缓冲机构总结了动力学分析技术现状,对比了理论解析模型法、全机刚体仿真分析法、刚柔耦合仿真分析法、全机柔性仿真分析法和半主动控制仿真法等动力学分析方法的优劣。再次,论述了地面等效试验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滑轮平衡法、斜坡模拟法和全机1/6尺寸模型法3种地面等效试验方法的主要特点。最后,结合未来深空探测需求,对航天器着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陈文亮  潘国威  王珉 《航空学报》2019,40(2):522403-522403
为校正中机身壁板由于重力和调姿内力产生的变形,提高中机身壁板装配调姿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力位协同控制的装配调姿方法。通过将调姿机构等效为并联机构,推导了调姿机构的解析正反解模型;根据螺旋理论,建立了力传感器测量值与重力、调姿内力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重力补偿值的动态计算,基于局部刚体-弹性连接假设,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调姿内力转化为位置补偿量的模型;根据Clamped-Free变形协调原理,简化了定位器调姿内力之间的协调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力前馈补偿和调姿内力转化为位置补偿的力位协同控制策略,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设计。最后,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力位协同控制方法,调姿定位精度提高35.3%,调姿内力降低77.8%,通过应用实验,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