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48篇
航天技术   338篇
综合类   46篇
航天   15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四爻——六四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扎起口袋而没有灾难,是因为谨言慎行,所以没有灾害。洞穴生活和夜行性哺乳动物在幸运地度过了"撞击冬天",随即大量繁殖,一支迁居到树上的哺乳类,成为原始的灵长类,形似松鼠。45.5岁(5000万年前)~现在。随着地球气温的逐渐上升,原始灵长类逐渐大型化。大约在4800万年前,  相似文献   
72.
2090年,月球被人类开发,四分之一的人类住进了月球,而10年后,2100年,我要代表全地球的记者,再次去采访一下嫦娥,看看这段日子月球的生活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73.
原子和粒子的量子世界神秘而满足测不准关系,人类的常识对理解这样的微观世界毫无帮助,正如我们同样难以领会宇宙的广袤一样。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个小球体,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数以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而银河系在距离亿万光年的广袤的宇宙中也仅仅是无数类似星系的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4.
《太空探索》2013,(1):11
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将于2013年9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联合主办,由中国宇航学会举办。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Promoting Space Development For the Benefits of Mankind)。  相似文献   
75.
对于人类来说。宇宙中充满了太多的威胁,特别是有可能发生的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然而在遥远的外层空间,还有一种威胁随时可能向我们逼近,这就是超新星的爆发,其释放的大量放射线足以撕开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臭氧层。最近,一项新的研究支持了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论断,  相似文献   
76.
董玥 《太空探索》2010,(1):56-57
<正>2009年5月,作为"中国俄语年"活动的一部分,潞河中学的全体同学都参加了其中的以宇宙航天为主题的绘画活动。由于航天啦、宇宙啦,对我而言都是太遥远的东西,但我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航天科学承载了人类的未来,于  相似文献   
77.
法布尔的《蝉》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时,删去了"蝉的音乐"这一部分。在这一部分,法布尔介绍了他做的一个著名实验。一般人认为蝉发声是为了喊叫同伴,但法布尔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他借来两支土铳,在树下连开了两枪,声如霹雷。但是  相似文献   
78.
家园与梦想     
《西南航空》2013,(8):I0002-I0002
在接到本期“美丽中国”专稿《探访尼玛——追逐荒原上的精灵》这组文图的时候。我刚刚看完光明网评论员何苏六的文章《我们离藏羚羊越来越近了》。  相似文献   
79.
吴刚 《西南航空》2012,(7):60-64
正创造力是人类诞生以来最古老、最美丽的花朵之一。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便充当起世界改造者的角色。而在动物界,也有许多颇具创造力的艺术家,比如猫头鹰天生就是个哲学家,鹦鹉是无所不知的语言学家,河狸是个爱动手的建筑学家,蜜蜂是位出色的数学天才……动物们为什么要努力地改变其身处的环境?研究者们试图去解读这种创造力的根源。洗甜薯"达人秀"1952年,日本幸岛的科学家将红薯扔在沙地上喂猴子。猴子喜欢生红薯的味道,但是讨厌上面的泥沙。一只年轻的母猴艾默发现在附近的小溪里可以解决泥沙的问题。它把这个诀窍教给了妈妈,不久伙伴们也学会了这个方法。到了1958年,所有年轻的猴子  相似文献   
80.
<正>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地球公转周期相同,使得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都是月球相同的一面。成就辉煌的"阿波罗"计划"的六次登月也都是在这一面。神秘的另一面到底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危险?美国登上月球另一面的计划到底是如何的?他们能做到吗?2009年3月19日的英国《泰晤士报》对此做了详尽的披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