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48篇
航天技术   338篇
综合类   46篇
航天   15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航天器工程》2008,17(6):144-145
太空行走又称为出舱活动。狭义的太空行走指的是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只身进入太空的出舱活动。广义而言,航天员在月球和行星等其他天体上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也可以被称为太空行走。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5次太空行走如下:  相似文献   
62.
《飞碟探索》2008,(3):F0003-F0003
实际上到今天为止,地球仍处在第四纪中。这样就让人很好理解了:所谓的第四纪就是现在我们每个人所看到的这个样子。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到这个阶段除了个别属种有轻微的变异之处,生物的大体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3.
尽管地外文明是否存在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但与其相关的理论探讨、实施方案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争议,已成为科学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4.
日月 《太空探索》2008,(1):56-57
哈雷彗星是第一颗被证明是太阳系成员的著名彗星,也是人们研究最多的彗星.其实它的质量并不大,只是十万亿吨(10 16千克),月球的质量还比它大几百万倍呢!但也许是因为它绕太阳运行一圈的周期平均为76年,接近于人类的平均寿命,所以让人倍感亲切,一代一代也传下了不少的佳话.  相似文献   
65.
杨孝文 《航天员》2012,(5):61-63
1968年12月21日,3名美国航天员搭乘“阿波罗”8号飞船随“土星”5号火箭升上太空,进行绕月球轨道飞行,实现了人类首次进入另外一个天体的重力场,此次飞行也因而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勇敢、最无畏的飞行之一。  相似文献   
66.
刘瑞江 《航天员》2009,(3):75-75
从来没想过一个人在缺乏情感支配的情况下,会怎么去面对世界,面对宇宙中的万物。即使在好莱坞太空科幻大片泛滥的时候,影片的制作者们也很少考虑拿出人类自身的情感去关照有别于人类的其他物种,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始终是票房数量。同样,观众在观看太空科幻片的时候,受到最大程度的陶醉也永远视、听感官上的享受,得到的震撼通常来自影片直接强加给人的东西,比如画面、音效、3D技术等等。  相似文献   
67.
腾月 《太空探索》2007,(10):54-55
寻找新的居住领地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最近,欧洲科学家首次发现了太阳系外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那个星球上很可能有水,也可能有生命存在。这个发现为人类移民外星球提供了新的线索,也是人类搜索外  相似文献   
68.
茫茫宇宙,孤独的人类热切期盼着与智慧生命牵手,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地向无垠的银河发送呼唤的电波.虽然直至今日,还没有任何外星生命的回音,但新世纪科技的突飞猛进,无疑给探索外星生命增添了催化剂.  相似文献   
69.
高山卫城     
季波 《飞碟探索》2008,(10):54-55
文明、神话、宗教在希腊兴盛了一千多年。相传古时候,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赛东为争夺一座城池的保护神地位而相持不下。后来,主神宙斯决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这座城就归谁。海神波赛东赐给人类一匹象征战争的骏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则献给人类一棵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象征和平的油橄榄树,希望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最终,这座城归了女神雅典娜,她成了这座城的保护神,而这座城也因她而得名。后来人们就把雅典视为“酷爱和平之城”。  相似文献   
70.
闻新  丁一桐 《航天》2014,(12):52-55
在文学作品中,太空旅行除了娱乐功能,还起到了两点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人类主流观点认为太空旅行或到达其他星球是遥不可及的,但太空旅行之梦却一直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并且几个世纪以来就像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一直照亮着人们探索太空奥秘的道路。其次,它还像一面镜子,不仅反映公众对太空旅行的兴趣度,还反映各个时期航天科技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