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1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68篇
航空   847篇
航天技术   461篇
综合类   169篇
航天   4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模具型面几何设计中最重要和最困难的就是压料面和工艺补充面的设计问题,其主要工作是确定成型方向和工艺补充的设计,工艺补充的设计包含工艺补充面和压料面的设计.在模具设计过程中,板料毛坯初始形状的合理设计对成型过程和零件成型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利用扩展 ISA 用户总线、同步数据预处理、软件自适应接口、通用转换电路接口等技术,实现了手持式通用飞参快速卸载器的小型化、快速化、通用化。采用一点接地、软件抗干扰、综合屏蔽等技术,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3.
奥萨玛宾·拉登的同父异母兄弟拥有一家开发公司,2007年宣布要建造一座桥梁,横跨连接红海与印度洋的曼达布海峡.这个极富野心的计划若成真,非洲的人们将可经由这座全世界最长的桥梁前往麦加朝圣,且从数十米的高空重现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迁徙旅程:在五六万年前,一小群非洲人(几百或几千人)搭乘小船穿越这个海峡,再也没有回头.  相似文献   
104.
《航天器工程》2008,17(6):144-145
太空行走又称为出舱活动。狭义的太空行走指的是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只身进入太空的出舱活动。广义而言,航天员在月球和行星等其他天体上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也可以被称为太空行走。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5次太空行走如下:  相似文献   
105.
《飞碟探索》2008,(3):F0003-F0003
实际上到今天为止,地球仍处在第四纪中。这样就让人很好理解了:所谓的第四纪就是现在我们每个人所看到的这个样子。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到这个阶段除了个别属种有轻微的变异之处,生物的大体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6.
太空出舱活动是人类航天史上尤其是载人航天发展史上的壮举。它既体现了破茧而出这一漫长过程的艰辛,又绽放出化蝶为舞时那一刹那的绚烂;既浸透着毕业时典礼般的狂欢,又承载着从幼年走向成熟那种仪式般的庄严。在上篇中我们简要回顾了苏美两国的科研工作者对于太空出舱的大胆设想以及他们为了这一设想的实现所做出的艰辛努力。在下篇里,我们将着重介绍出舱航天服的设计和对于两种出舱方式的思考,并泼墨记录前苏联史上第一次同时也是人类史上的第一次太空出舱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7.
尽管地外文明是否存在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但与其相关的理论探讨、实施方案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争议,已成为科学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8.
日月 《太空探索》2008,(1):56-57
哈雷彗星是第一颗被证明是太阳系成员的著名彗星,也是人们研究最多的彗星.其实它的质量并不大,只是十万亿吨(10 16千克),月球的质量还比它大几百万倍呢!但也许是因为它绕太阳运行一圈的周期平均为76年,接近于人类的平均寿命,所以让人倍感亲切,一代一代也传下了不少的佳话.  相似文献   
109.
1.关于载人航天的争论 自人类首位飞天英雄加加林遨游太空以来.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地球的使者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距今也快满40个年头:由美国、俄罗斯牵头、6方16国联手建造的、纵横百余米、重达400多吨的国际空间站.经过10年艰难运作.终将于两年内竣工.并投入运营。尽管载人航天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110.
贺鹏梓 《航天》2012,(1):30-33
2012来了,传说中和电影里描述的世界末日真的要来了吗?其实只要具有科学与理性精神,就会认识到“末日预言”只是谣言而已。本刊同时选编《2012,世界末日还是谣言末日?》及《彗星会撞上地球吗?》两篇文章,一方面是辟“世界末日”之谣,另一方面,是想提示人类应有危机意识,通过科学手段找到应对可能发生的地球灾难的办法。毕竟居安还要思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