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5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65篇
航空   809篇
航天技术   461篇
综合类   169篇
航天   4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为了掌握砂布轮抛光工艺参数对抛光力的影响规律,提高抛光质量,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利用试验结果建立了抛光力预测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显著性;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抛光力耦合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抛光力随砂布轮初始半径和粒度的减小而增大,随转速和压缩量的增大而增大;对叶片进气边的抛光实验效果表明:通过控制压缩量可以获得稳定的抛光力,进而获得理想的抛光效果。  相似文献   
102.
利用扩展 ISA 用户总线、同步数据预处理、软件自适应接口、通用转换电路接口等技术,实现了手持式通用飞参快速卸载器的小型化、快速化、通用化。采用一点接地、软件抗干扰、综合屏蔽等技术,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3.
系统阐述在超声马达的设计、制作过程中的机构设计、制作工艺、驱动电源等方面的关键问题。重点讨论超声振子的粘接技术,振子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以及驱动电源的匹配和频率自动跟踪设计,最终设计出高性能的超声马达。  相似文献   
104.
今年是国际空间站发射十周年纪念。十年历程,一个符号,神话般地记录着人类航天的勇气与执着。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发射第一个组件开始至今,在美、俄两国为首的十几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以燕子衔泥造窝般的耐心在太空组建起一个供人类长期试验和居住的"行宫",将人类活动长居梦想定格在大气层外。虽然它的组建和运行不是一帆风顺,虽然它的下一步走  相似文献   
105.
太空出舱活动是人类航天史上尤其是载人航天发展史上的壮举。它既体现了破茧而出这一漫长过程的艰辛,又绽放出化蝶为舞时那一刹那的绚烂;既浸透着毕业时典礼般的狂欢,又承载着从幼年走向成熟那种仪式般的庄严。在上篇中我们简要回顾了苏美两国的科研工作者对于太空出舱的大胆设想以及他们为了这一设想的实现所做出的艰辛努力。在下篇里,我们将着重介绍出舱航天服的设计和对于两种出舱方式的思考,并泼墨记录前苏联史上第一次同时也是人类史上的第一次太空出舱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6.
《航天》2011,(10):F0002-F0002
9月15日,美国航宇局公布了一种新型运载火箭的设计方案,可以把航天员送往火星或更远的目的地。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将太空探索目标瞄向火星探索,而不是重登月球。  相似文献   
107.
张叶  李琳 《航天员》2014,(5):24-28
众所周知,彗星,是太阳系里最古老、最原始的天体,它的物质构成与太阳系形成前的星云类似,也因此彗星一直被看作是太阳系的活化石,更是能够帮助人类开启太阳系和地球生命研究的一把钥匙。所以,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就从未停止对彗星的探测活动。  相似文献   
108.
尹怀勤 《航天》2010,(12):44-47
2010年5月21日,日本首个金星探测器"黎明"号发射升空,预示着人类对金星的探测翻开了新的一页。那么,人类对金星的认识情况和今后的航天探测动态到底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09.
1.关于载人航天的争论 自人类首位飞天英雄加加林遨游太空以来.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地球的使者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距今也快满40个年头:由美国、俄罗斯牵头、6方16国联手建造的、纵横百余米、重达400多吨的国际空间站.经过10年艰难运作.终将于两年内竣工.并投入运营。尽管载人航天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110.
林楠 《航天员》2010,(6):14-16
<正>几个世纪以来,从陆地到天空,人类从未停止探索与征服的脚步。这其中,"国"这个官方符号承担着非凡的意义,载人航天也不例外。1961年4月12日,随着苏联航天员加加林的上天,人类载人航天成为现实。这是人类的巨大进步,但苏联人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