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133篇
航天技术   527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7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世界各国的空间活动几乎均在各国政府的控制下进行。商业空间市场逐年都在发展,不过其规模还不大。有的国家商业空间市场也完全是由政府控制的。目前空间活动商业往来主要局限在发射服务,对地观察卫星和通信卫星领域。  相似文献   
252.
253.
通信卫星天线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信卫星天线技术的新发展王景泉天线技术是近年来通信卫星有效载荷中发展很快的技术。许多公司在这一领域进行着国际性激烈竞争,其中,法国阿尔卡特航天公司有较快发展。他们多年来在理论分析、设计、制造和试验方面已获得了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例如,完整的多债源...  相似文献   
254.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及其技术的新发展(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55.
用户星对中继卫星的跟踪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孙小松  杨涤  杨旭  翟坤 《宇航学报》2004,25(1):41-45
根据中继卫星系统中用户星跟踪中继卫星的要求,定义了用户星天线坐标系,推导出了用户星天线对中继卫星的跟踪规律。通过该跟踪规律可以推出用户星天线跟踪中继卫星的跟踪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同时,在给定系统一定初始条件的情况下,利用该跟踪规律分别推出了用户星最大跟踪角度和角速度与用户星轨道高度和用户星轨道倾角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STK(Satellite Tool Kit)对该跟踪规律进行了间接验证。  相似文献   
256.
亚太6号通信卫星的准确人轨,标志着中国航天的国际化合作迈出了新的关键性一步。在卫星发射成功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兴瑞就中国航天的国际化发展话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257.
杭仁  文青 《中国航天》2005,(6):16-19,21
2005年3月12日,人们盼望已久的首颗第四代“国际移动卫星”终于由美国宇宙神5火箭送入轨道。这颗世界容量、体积和重量最大的移动通信卫星,比第三代“国际移动卫星”功能强大100倍,将克服目前陆地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小的缺陷,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和视频通信需求,尤其是其新宽带多媒体业务,可全面开启宽带移动卫星通信。  相似文献   
258.
中继卫星多址链路调度问题的约束规划模型及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继卫星多址链路调度问题是中继卫星系统应用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其重要特点在于,中继卫星与用户航天器之间并非时时可见,因此通信任务存在可见时间窗口约束。只有在可见时间窗口内,通信任务才可能执行并完成。在进行合理假设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智能中的约束规划技术,建立中继卫星多址链路调度问题的约束规划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时间窗口期望值的多步迭代算法。应用结果表明,中继卫星多址链路调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59.
7月5日20时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踏上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1次征程。火箭拖着长长的桔红色火焰,托举起中星6B通信卫星飞向浩渺太空。  相似文献   
260.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北京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情形下,我国直播卫星系统的上马条件已日趋成熟。进一步增加卫星电视广播节目频道并提高覆盖率,同时确保2008年奥运会节目的高质量广播将是我国第一代直播卫星系统所要实现的两大目标。从代表用户的卫星运营者的角度看直播卫星,主要关注的是直播星有效载荷的外特性。卫星平台的特性对于运营者而言,并不是十分重要,起码不是至关重要的,能保证有效载荷稳定正常地运行即可。而从卫星研制者的角度来看,对于采用成熟平台的卫星而言,在其研制过程中,最需要加以小心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