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8篇
航空   153篇
航天技术   106篇
综合类   22篇
航天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提出一种基于用户自定义变更的本体进化方法。首先给出了该方法的形式化描述,建立了本体一致性模型和原子变更及冲突消解方法,然后对用户自定义变更模型进行语义描述,将用户自定义变更转换成原子变更,并对其进行了优化。最后给出了用户自定义变更及优化的实例。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很好地满足本体进化过程中用户的复杂需求,并实现了本体变更的形式化描述,解决了各种变更中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原子氧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了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lectroncyclotronresonance简称“ECR”)的先进技术。最佳调试状态下,可获得10(15)/(cm2·s)的束流。在该试验装置上,对航天器上常用的Kapton和石墨环氧材料进行了原子氧效应试验,首次在国内成功的获得了原子氧束流模拟试验的样品结果。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分析证明:试验结果完全与国外同类设备的试验结论一致,这标志着中国在原子氧地面模拟技术领域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
微波泄漏是影响光抽运铯原子钟准确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傅里叶变换分析法是分析其影响的主要手段,但该方法只能用来分析有效原子速度分布很窄的情况.通过分析和计算,推导出频移随漏场的位置、相位和幅度变化的关系式.计算和分析的结果表明,漏场引起频移大小和漂移区的长度、输入微波功率值和漏场的相位、强度和位置等有关.所得的结果和用傅里叶变换方法分析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分析的方法不受原子有效速度限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快速预热型铷原子振荡器的设计方法和试验数据 ,3 5min的锁定时间、0 4 5L的小巧体积和良好的频率重现性能 ,非常适合于战术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核磁共振陀螺技术的发展,高精度核磁共振陀螺对原子气室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子气室内Xe核自旋的横向弛豫时间(T2)是衡量原子气室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T2的常用测量方法为自由感应衰减法(Free Induction Decay,FID).当T2较短时,由于自旋进动信号易受外界干扰,FID方法难以对T2进行精确测量.根据磁共振线宽理论以及自旋进动信号检测技术,针对T2较短的原子气室,提出了基于磁共振线宽的Xe核自旋横向弛豫时间测量方法,构建了测试装置,对Xe核自旋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能够有效获得Xe核自旋的横向弛豫时间,克服了FID方法对T2较短的原子气室难以测量的局限性,为检验核磁共振陀螺中原子气室的性能提供了有效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6.
薛光荣  陈磊 《上海航天》1999,16(4):59-62
N2O-C2H2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卫星系统电池外壳铝合金中的硅含量。讨论了燃烧器高度、燃助比、共振线等测定条件的选择方法,以及酸度、温度和N2O-C2H2火焰区对测定精度的影响。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灵敏度高,干扰小,选择性和重复性好,并具有操作简便,易掌握,分析周期短等特点;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卫星系统电池外壳体研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芮斯 《飞碟探索》2008,(9):20-21
数学定律是宇宙存在的基础支柱。我在这里所说的宇宙不仅是原子,还包括了星系、星球及人类。原子的性质——也就是指它们的大小、质量、种类以及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的力——决定了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的化学性质。原子之所以能存在,就是依赖深藏于它们之中的力与粒子。天文学家研究的天体——行星、星球及星系等,都受到重力的控制、管辖。  相似文献   
18.
航天软件中多重中断程序的动态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控制系统软硬件平台的设计复杂度不断增加,特别是飞行控制系统中集成的传感器不断增多,中断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本文根据飞控系统的具体特点,使用标记迁移系统对多重中断并发程序进行建模,提出了原子性违背和数据竞争的形式化描述,运用动态偏序化简算法对程序的状态空间进行化简,并设计实现了多重中断控制系统程序的动态检测工具,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算法可以在满足对多重中断并发程序错误检测的基础上,大大的缩短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19.
自古希腊时代,人们一直在研究物质的最基本元素是什么。经过数千年.科学家相信物质是由原子所组成,而原子是由电子和核子组合而成的,核子又由质子和中子所组合,中子是由夸克(三种不带电荷的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这是目前人类对物质最基本元素的认识,但是原子内会不会有其他更基本的元素呢?这是科学家渴望知道的。  相似文献   
20.
实现水槽训练航天服的中性浮力状态是在水槽中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程序训练的前提条件。针对引进的俄罗斯水槽训练航天服配重分布特点,结合在俄罗斯受训体会及两次大型水下试验的摸索,提出水槽训练航天服中性浮力配平目标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