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9篇
  免费   731篇
  国内免费   448篇
航空   3779篇
航天技术   1378篇
综合类   667篇
航天   131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基于激光的便携式飞机装配接缝质量检测仪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激光的便携式接缝质量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及硬件组成。使用该检测仪对飞机缝隙和台阶阶差进行了测量,通过与人工测量进行对比验证,证明了该装置可实现对特征三维信息的快速自动检测,工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42.
主要从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管理、测量过程的控制、对人员及能力验证等方面阐述了实验室测量结果质量控制要点及开展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43.
244.
深奥的量子力学法则认为,人们无法在对其不干扰的情况下观察到最小的粒子。现在,物理学家在测量量子时已经能够将干扰控制在极小范围内——事实上,也不可能再小了。  相似文献   
245.
系统研究6SPS并联机构标定的方法。研究中应用激光跟踪仪测量、基于并联机构正解和定位误差旋量的计算,正交试验进行试验设计,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参数辨识。仿真验证辨识的几何误差可以等于假定值,试验验证位姿精度提高了10倍。  相似文献   
246.
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超高速碰撞中心(HIRC)7.6 mm超高速碰撞设备的基础上,搭建纳秒级脉冲激光数字全息系统。提出滤波片和衰减片组合布置,减弱超高速碰撞等离子体自发光、提高信噪比的方法。实验获得了2.25 mm铝球弹丸以4.0 km/s的速度撞击0.5 mm厚铝板形成碎片云的全息图。采用小波变换算法对碎片云全息图进行重建,得到超高速撞击碎片云的三维结构和碎片大小。碎片云的轮廓呈椭球型,分为碎片云的前端、核心和外壳,碎片主要分布在弹丸破碎形成的碎片云核心,存在大碎片,且分布较集中,对后板的损伤也严重  相似文献   
247.
正正在研制"电子"小型运载火箭的新西兰火箭实验室公司与旧金山的顶尖公司签订了为后者发射多颗小卫星的合同。根据合同,顶尖公司将用"电子"火箭从新西兰进行12次发射。发射拟在2016年底启动。要发射的卫星数量和合同额尚未透露。卫星在箭上的具体配置和数量仍有待确定。火箭实验室公司从去年开始在其网站上出售火箭上  相似文献   
248.
凌思睿  张伟 《火箭推进》2020,46(3):96-102
在低温推进剂蒸发量控制等低温试验中,高精度的温度测点数量多,并且要求必要时屏蔽失效的测点,导致调理电路成本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低温试验多通道温度测量的铂电阻测温电路。设计了恒流源电路、放大滤波电路。利用ATMega328P和串口屏开发了通道控制和人机交互界面。用于测温的多个铂电阻与已知参考电阻以同一个恒流源串联供电,通过比例式测量消除了恒流源性能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误差分析和测试校准证明其电阻测量精度达到0.05%,可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试验现场的低温测量系统中。  相似文献   
249.
250.
介绍了基于示波器眼图的对光纤通信系统中高速率光信号消光比的测量方法,对测量过程中的主要误差来源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减小这些误差项对测量结果影响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