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68篇 |
免费 | 404篇 |
国内免费 | 22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572篇 |
航天技术 | 523篇 |
综合类 | 333篇 |
航天 | 7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121篇 |
2021年 | 135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133篇 |
2012年 | 187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145篇 |
2009年 | 155篇 |
2008年 | 166篇 |
2007年 | 146篇 |
2006年 | 122篇 |
2005年 | 131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104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34.
模型燃烧室油雾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article imaging velocimetry,PIV)测量斜切径向旋流器模型燃烧室内油雾特性,试验研究不同进气温度、流量和油气比对燃烧室内油珠颗粒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燃烧室内不同区域的油珠数密度明显不同,但油珠粒径分布基本相同;进气温度升高和油气比增大,使得燃烧室中油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Sauter mean diameter,SMD)减小,燃油雾化得到改善;而进气流量的变化对燃烧室中油雾的SMD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5.
36.
基于三维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无限大体裂纹尖端弹性应力场理论解的前几项多项式函数,对实际裂纹体弹性应力场有限元解进行拟合来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该方法在计算应力强度因子时不需要预先假设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状态,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更符合三维裂纹体裂纹尖端实际的应力应变状态.首先基于二维无限大板中心穿透裂纹应力场理论解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探讨了拟合确定应力强度因子需要的多项式应力函数的项数.然后分别以二维大板中心穿透裂纹、三维大体内埋圆裂纹和三维有限厚板中心穿透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为例,通过与无限大板和无限大体应力强度因子理论解以及基于位移外推法和1/4节点张开位移法的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解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合理反映三维裂纹体裂纹尖端的实际应力应变状态,计算得到的应力强度因子数值更合理. 相似文献
37.
38.
介绍一种适用于小型化太阳敏感器图像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的实现方法.系统设计使用了抗辐射加固COMS APS图像传感器芯片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利用FPGA实现了对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控制和对图像数据的检测、采集、缓冲、预处理以及传输,同时协调系统各部分的工作.最后,给出了这种小型化太阳敏感器的标定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可以基本达到国际航天同类产品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39.
干涉SAR的相位展开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SAR是从不同轨道收集同一区域的两幅SAR图像,然后根据上位差重建三维地形图像的成像雷达。因为相位差和地形高度之间有一定关系,因此按照相位差的分布,就能求出三维地形图。然而被测量的相位差是以20π弧度重叠的值,所以将其展开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利用这种算法的性能可控制测量精度。主要算法有Zebker提出的Branch Cut法,用这种算法测称之为“留数”的复数图像上的厅点,有必要解决其组合问题。本文讲究了以连接组合留数的线分总长度为标准,逐步改善其组合,并求出准最佳解的相位展开的计算方法。再用这处算法,根据观测卫星ERS-1(欧洲遥感卫星1号)的三个图像求出三维地形图,并且DEM(数字标高模型)进行了评价。其结果测量误差的标准偏差大约为30m,与DEM的精度一致。 相似文献
40.
文章主要研究基于灰度的图像匹配算法对于图像噪声的适应能力。首先对两种典型的基于灰度的图像匹配算法——ABS(Absolute Balance Search)法和归一化互相关法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通过仿真实验深入研究了上述两种算法对于图像噪声的适应能力;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