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8篇
航空   224篇
航天技术   288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2.
The present work is an attempt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changing space weather condition over sub-auroral ionosphere during high solar activity year 2014. In view of this, the GPS based TEC along with Ionosonde data over Indian permanent scientific base “Maitri”, Antarctica (70°46′00″S, 11°43′56″E) has been utiliz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nature of ionospheric responses to the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not only depended upon the status of high latitudinal electro-dynamic processes 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The results revel bo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type of ionospheric response in a single year but during different seasons. 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equator-ward plasma transportation along with ionospheric compositional changes causes a negative ionospheric impact especially during summer and equinox seasons. However, the combination of pole-ward contraction of the oval region along with particle precipitation may lead to exhibit positive ionospheric response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The plasma transportation direction has been validated with the help of convection boundary (HM boundary) deduced with the help of SuperDARN observations. The ground based ionosonde observations clearly provided the evidence of deep penetration of high energetic particles up to the E-layer heights which results a sudden and strong appearance of E-layer. The strengthening of E-layer is responsible for modification of auroral electrojet and field-aligned current system. Also, the sudden appearance of E-layer along with a decrease in F-layer electron density suggested the dominance of NO+ over O+ in a considered region under geomagnetic disturbed condition.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在塑料熔体充满型腔的过程中,流动阻力及能量损失产生的形式和物理原因,进而讨论了对塑料制件成型及凝固过程中的影响。并提出降低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现代激励理论在研究地方政府行为中的作用,并运用现代激励理论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Erich Hartmann提出的由两基曲面线性组合构造G^n连续过渡曲面方法的基础上,针对该方法存在很难找到合适的参数变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曲面局部区域重新参数化构造G^n连续过渡曲面的方法。通过对基曲面上切触线附近区域部分曲面重新参数化,再由重新参数化局部基曲面线性组合构造G^n连续过渡曲面。这样将两基曲面间构造过渡曲面的问题转化为在重新参数化局部基曲面间构造过渡曲面。以构造G^1连续的翼身融合面为例,讨论了满足约束要求条件时G^2连续过渡面的构造方法。即先对基曲面上过渡切触线附近的局部区域进行重新参数化,后通过优化求解来确定比例因子和偏移量、平衡因子和调配因子,使过渡曲面满足前后边条线约束,最后利用线性组合来构造G^2连续的过渡面。约束过渡曲面的形状可通过改变重新参数化基曲面的大小来调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子波分析的历史、基本知识以及在实验流体力学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子波变换在客观辨识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方面的应用。作者用子波变换的方法提出了确定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挥发时间尺度的能量最大准则,提取了相干结构对应的速度信号波形。用于波变换研究了湍流边界层脉动速度信号的局部奇异性行为,发现相干结构发生处脉动速度信号的局部奇异性指数为负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航天型号产品供方管理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航天型号产品供方管理的目标和管理模式的设想,从确定供方选择原则、建立灵活适用的供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供方数据采集和分析模型、识别和优化供方、规范航天型号产品供方评价方法和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浅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根据WIND飞船的观测资料,讨论了2000年发生的南向磁场(BS)事件,分析了它们的源,发现12次事件中11次的源是日冕物质抛射(CME)。运用从地球向太阳时间倒推的方法和LASCO,EIT195A的观测资料,确定了这些CME。它们都是快速CME,伴有行星际激波,都具有晕状(Halo)形态,它们在日面上发生的位置是在一个不对称的区域内。还分析了5个强南向磁场(BS≥20nT)事件,发现它们的CME源,或者具有很高的能量,或者抛射方向正对地球,或者是具有叠加效应的CME系列,分析表明,在我们所讨论的太阳活动高年,大的行星际扰动和强地磁暴与高速流的联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9.
地磁急始年发生数周期特征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急始年发生数的时间序列的周期特征,并对急始发生数的特征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对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急始发生数的周期规律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周期规律是有差异的.还进行了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急始数的相关性,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急始磁暴的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显著相关.还对急始数与急始磁暴致以及其他的一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1989年3月太阳活动引起的强烈磁暴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1989年3月上旬一个太阳超级活动区中多次特大耀斑引起的强磁暴群.联系源耀斑的等级、位置等讨论了磁暴形态特征.随着耀斑活动区位置由东向西旋转,磁暴的形态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充分显示了磁暴形态特征有依赖于耀斑位置的中心子午线效应和东西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