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航空   6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贮箱出流夹气的四种基本情况,并根据自己试验研究工作中的观察和体会逐一分析了防止夹气的方法和难易程度,指出减少剩余量的方向和措施。供推进剂贮箱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用相选取样头对液体燃料在空气流中两相混合气的分析,获得了在一定试验状态下燃料汽化率的实用公式。指明了相选取样头的使用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3.
X射线辐照圆柱壳体产生的汽化反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暴露在x射线辐射场中的圆柱壳体,在吸收了大量的辐射能后其表层汽化。由于表层的汽化物质快速飞散,圆柱壳体将受到冲击载荷的作用。本文用气体动力学方法提出了计算作用在圆柱壳体上汽化反冲压力及冲量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工业生产中经常用饱和蒸汽作为加热介质,其凝结水在回收过程中由于温度高而产生二次汽化,难以回收,造成热能和高品质水的浪费。针对这种现象提出合理、实用的解决方法,深度利用蒸汽的热能,降低凝结水的温度,使凝水更容易回收,减少热能损失,避免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马溢清  于邵祯 《宇航学报》2016,37(5):586-599
针对火箭发动机尾焰注水流场,组织并实施了火箭发动机系留点火及燃气流场注水降温缩比试验,研究了燃气冲击射流流场和注水作用下两相流场的分布状态以及降温效果。并通过研究在高温高速对流冲击作用下气液两相流的传热和传质理论,在Mixture多相流模型的基础上添加质量和能量源项,建立了多组分气液两相流非定常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对比试验结论,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值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可靠性,能够准确地反映物理现象。利用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注水后燃气、液态水和水蒸气三种主要组分在流场中的组成,通过与自由射流对比得到了注水燃气流场的包络线长度与宽度变化,注水对燃气流场降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超声速气流中简化液滴的汽化过程问题,本文分析了两相流计算中已有的两相传热模型,并对简化液滴绕流开展数值计算.在来流Ma≤0.6的条件下,数值计算得到的简化液滴-气流之间的传热速率与已有模型得到的结果相一致,而在来流Ma≥0.9的条件下,数值计算得到的简化液滴-气流之间的传热速率与已有模型得到的结果存在很大偏差.由此建立了考虑简化液滴与气流相对超声速相互作用的两相传热模型.进一步,采用Charles B.Henderson阻力系数关系式与新建立的传热模型,对不同直径简化液滴的运动与汽化开展工程计算.在来流2.7Ma的二维平板超声速流场中选取一个截面,作为气相流场,结果显示,(1)简化液滴与主气流存在相对超声速作用.当简化液滴直径dk≤0.12mm时,作用区域约为0.1m~0.4m,当dk>0.12mm时,作用区域明显增大,(2)简化液滴的穿透尺度不超过0.011m/m(深度/长度),时间尺度约为0.28ms~3ms,(3)简化液滴完成汽化的空间尺度约为0.1m(dk>=0.03mm)、0.45m(dk>=0.05mm)与1.24m(dk>=0.075mm),而当dk>0.09mm时,简化液滴完成汽化的空间尺度则大于1.9m.使用考虑简化液滴与气流相对超声速相互作用的两相传热模型与使用传统的传热模型对简化液滴的运动轨迹没有影响,而对简化液滴的汽化过程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火箭发动机水下工作时的流场特性与空中完全不同且对水下工作环境非常敏感。为了研究水下点火流场的非定常演化过程及点火水深、航行速度、汽化反应的影响规律,利用VOF多相流模型及SST k-ω湍流模型模拟了不同环境下的水下点火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水下工作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初期发展阶段、振荡发展阶段与推力稳定阶段,稳...  相似文献   
8.
曲斌 《太空探索》2003,(7):21-21
借助一种最新技术,天文学家们近日发现了一颗遥远的太阳系之外的行星。这颗“怪异”的行星表面炽热无比,且有云和含铁的“雨滴”。来自美国哈佛-史密森天文物理学中心的一个专家小组发现,这颗行星绕着距离我们5000光年的一颗恒  相似文献   
9.
发射场液体推进剂毒性危险性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航天发射场液体推进剂泄漏及蒸汽逸散的模式,并建立了定量分析模型。在给定条件下,计算了推进剂排放、泄漏时工作区域蒸汽的质量浓度和下风向的中毒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下燃气-蒸汽弹射气-液两相流场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和均质多相流理论,采用汽化模型模拟燃气与冷却水的汽化过程,使用动态网格分层技术模拟导弹的运动,对燃气-蒸汽弹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研究.通过与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喷水效应实验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了弹射过程中流场结构、二次流现象和变深度弹射载荷和内弹道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导弹弹射过程中汽化现象发生在弯管壁面处,汽化后的燃气-蒸汽高温区随着发射筒体积的增加发生偏移;燃气-蒸汽在发射筒和弯管截面上存在隔离区和二次流动现象,并且形成不同结构形式的漩涡;弯管受到的最大冲击力出现在0.16s附近和30°~ 60°弯曲角范围内;弹射深度每增加10m,观测点压力增加0.25MPa,弹动时间延迟0.01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