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5篇
航天技术   3篇
航天   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8月22日到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场空间技术论坛,由于聚集了中国航天领域的资深院士、政府高官以及学者精英演讲、讨论,迸发出许多亮点。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工程科技论坛将第48场的主题确定为中国空间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并由中国宇航学会承办。在这次论坛上,空间站、探月、“大运载”等关系中国航天未来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航天》2010,(11):56-57
10月21日,在嫦娥二号卫星绕月成功之际,以火星探测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空间技术论坛在北京航天城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周济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袁家军副总经理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3.
《航空制造技术》2013,(20):16-16
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已在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装配技术水平。2015年8月在重庆举行的第五届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论坛在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的最新进展、新观点、新方法及在国内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4.
《卫星应用》2008,16(1):65
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建院40周年庆祝活动之一,第二届CAST空间技术论坛2月18日在航天城隆重召开。该论坛是中围空间技术领域高层论坛。本届论坛的嘉宾包括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总装备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及总装备部、总参各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信息产业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领导及专家代表,孙家栋等29名院士。  相似文献   
5.
《民航科技》2005,(5):F0003-F0003
9月12日——16日,民航二所在成都成功召开2005年度航化技术论坛暨产品订货会.包括民航总局适航司,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等在内的110多名领导和代表到会。  相似文献   
6.
肇俊武  李桂贤 《航空发动机》2011,37(4):F0002-F0002,F0003
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在庆祝建所50周年期间,于2011年8月5日,举办了以“聚焦技术创新,振兴航空动力”为主题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论坛,刘大响、尹泽勇、陈懋章、徐建中4位院士应邀作了精彩演讲。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蔡睿贤,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金属材料学家胡壮麒,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燃气轮机专家闻雪友等嘉宾,该所领导和一线科技人员共300余人听取了演讲。  相似文献   
7.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9,(2):I0003-I0003
2019年6月4-5日,第六届SAE 2019航空技术论坛在上海盛大举行,本次论坛由SAE International、中国商飞、中国航发联合主办,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思爱猓工业科技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8.
8月9日,记者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举办的首届CAST空间技术论坛上了解到,备受关注的月球探测工程进展顺利,研制中的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有望于2007年发射升空。同时,我国科学家在月球探测未来发展预先研究和论证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众多成果。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6):690-690
据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京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空间技术论坛上的消息,2020年前后,我国将建成和运营载人空间站,作为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试验的重要基地。载人空间站工程包括航天员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空间站系统、运载火箭系统、载人飞船系统、  相似文献   
10.
《国际太空》2010,(11):49-51
2010年10月21日,以"火星探测"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空间技术论坛在北京召开。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一直是深空探测的重点领域。在嫦娥-2月球探测器成功运行、拉开中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序幕之际,中国航天及相关领域专家汇聚第三届中国空间技术论坛,共同勾画了中国火星探测蓝图。作为本届论坛的主办方,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保华在致辞中表示,实施自主火星探测将是中国继探月工程后的又一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航天活动。开展火星探测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使命,也是实现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推动科学研究深入的重要保证。所以,必须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深空探测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为实现中国航天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