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226篇
航空   1022篇
航天技术   222篇
综合类   178篇
航天   2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91.
返回舱再入过程密封舱气体泄漏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析返回舱再入过程中密封舱漏孔内外压差,并对漏孔变流量充气过程进行研究,采用离散化分析方法将返回舱再入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针对容积为14 m~3的密封舱和面积为10 cm~2的漏孔,计算并获得了密封舱内外压差、漏孔质量流率、漏孔流速等参数在50~5 km范围内随高度下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高度5 km开伞时刻,漏孔质量流率达到最大值0.134 kg/s,舱内外压差趋近于最大值,约20 172 Pa;返回舱下降过程中漏孔流速在148.4~181.5 m/s之间,处于亚声速区;漏孔气体流速与漏孔面积大小无关,仅与漏孔内外压力及漏孔进口空气密度有关。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密封舱结构强度设计、伞舱弹伞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2.
在空间绳网的绳系组合体拖曳变轨运动控制中,系绳张力控制策略需要有一套卷扬机构及张力检测控制装置,将增加机构的质量、复杂度和成本,并降低操作可靠性。提出仅利用拖船飞行器上的三轴正交喷嘴控制策略,可同时实现拖曳离轨中的相对运动控制和系统质心的轨道控制,而系绳张力只作为约束,推导了组合体拖曳离轨的三维空间运动动力学模型,给出了一种准霍曼拖曳离轨控制方法,完成了同步轨道废弃目标拖曳离轨方案的初步可行性仿真验证,并给出了拖曳过程的喷气力、燃料消耗量指标,可供空间绳网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93.
基于混合信号状态机的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功能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信号状态机的交流(AC)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功能模型。通过分析交流SSPC工作特点和工作模态得出其状态转换规律和阻抗变化规律。定义了交流SSPC的3个稳定状态、4个中间转换状态和11个状态转换函数以描述交流SSPC在稳态导通和关断、零电压开通、零电流关断以及短路故障关断过程中的阻抗转换规律。讨论了交流SSPC短路故障关断的两种方式:"立即关断"和"零电流关断"的功能级建模方法。利用Saber软件的混合信号状态机建模工具StateAMS实现了该模型,并与两种短路关断方式交流SSPC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准确性。模型仿真速度测试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能够显著提高仿真效率。  相似文献   
894.
基于横向二次射流的水下推力矢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横向二次射流的水下推力矢量技术,通过二次射流的横向速度场诱导主流发生偏转,建立了推力矢量偏角与流速偏角的数学关系,证明了通过主流偏转实现推力矢量偏转的有效性。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二次射流深度、不同二次射流/主流体积比及不同二次射流/主流速度比条件下主流偏转角度变化。结果显示:随着二次射流深度的增加,主流受到壁面阻碍作用增强,因而偏转角度减小。随着二次射流/主流体积比的减小,出口负压区所占比例减小,主流偏转角度增加,且当体积比减小到一定值后,负压影响可以忽略,主流不再随体积比而变化。主流偏转角度随速度比增加而增加,且在速度比一定的条件下,速度数值的变化对主流偏转没有影响。设计了一种主流为圆形射流的水下矢量推进器,对其数值分析结果揭示:当位于射流中剖面同侧的二次射流全部作动时,主流可以取得最大的偏转角度,且主流的偏转方向可以通过使不同的二次射流组合处于作动状态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95.
火花型激励合成射流瞬时流场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相位锁定采样方法对一个特定结构的火花型合成射流的非定常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得到了火花型合成射流形成的涡对在外场的发展过程;同时采用热线风速仪对喷孔下游固定位置的瞬时速度进行了测试,对火花型合成射流激励参数(放电器储能、激励频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射流在孔口喷射初期呈现球面扩散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剪切和卷吸外部气流,形成一系列旋向相反的涡串;合成射流的最大瞬时峰值法向速度出现在放电后大约005T时刻,随后其作用范围迅速扩大,瞬时峰值速度和涡量逐渐降低。在该激励器结构参数和激励参数范围内,合成射流随激励频率和放电器储能的增大而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96.
斜孔式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静特性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斜孔式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采用电参数测量和高速纹影技术研究了其放电特性及瞬态流场特性。实验表明:相较直孔式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斜孔式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的射流流动表现出明显的附壁效应和非对称性,这有利于提高射流对流动分离的控制能力。同时,实验中还观察到了浮力对等离子体高温射流流场演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射流演化的末期,其诱导的垂向速度分量显著地改变了射流的最终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897.
为了扩展离子阱质谱仪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本文利用模拟研究方式来提高三角形电极线性离子阱(Triangular-electric linear ion trap,TeLIT)的离子检测效率。本文利用模拟软件SIMION和AXSIM进行理论模拟,采用施加不对称射频电压的方式,研究TeLIT离子单向出射,并通过改变电极角度α来探究高阶电场成分对离子单向出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α取目前报道的最优参数140°时,在射频电压差Δ=20%处,获得的离子单向出射率可达89.5%。而当α=135°时,获得的最高离子单向出射效率接近95%,优于TeLIT最优参数α=140°时的出射率。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不同α情况下,获得最高出射效率时,模拟质谱峰的质量分辨率,结果表明扫描速率约为1 500 Th/s时,α=135°时获得的质量分辨率可达2 500。  相似文献   
898.
一种质量矩导弹模糊姿态控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  杨明  王子才 《航天控制》2006,24(3):7-12
针对大气层内飞行的质量矩导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姿态控制规律。在建立了3轴稳定质量矩导弹姿态运动模型的基础上,制定了3个方向上滑块位置对应的模糊规则表,并通过分析角加速度和遍历条件的关系对3个滑块位置协调控制。同时利用遗传算法根据指定的性能指标对PD控制参数进行离线校正。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情况下有效实现导弹的姿态调整。  相似文献   
899.
对采用零电压谐振转换技术的BUCK变换器进行了分析,为验证所作的分析,设计并仿真的一个这样的变换器,结果表明,此变换器很好地实现了功率管的零电压开关,从而减少了开关损耗,故适宜低压小功率输出时高工作,另外,与新近的零电压转换(ZVT)技术比较。它无需辅助开关管即可实现主管的零电压开关,变换器简单经济。  相似文献   
900.
带有横喷控制的导弹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包含多种组分的N-S方程出发,考虑两方程湍流模型,采用NND2M差分格式,对带有横向喷流的双锥旋称体高超声速绕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已有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带有横向喷流控制系统、型尾翼布局、高超声速飞行的导弹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迎角、多个喷口、热喷流效应和湍流模型对气动力特性的影响;计算表明在无尾翼情况下有/喷流的气动力差别较小,喷流影响随迎角变化不敏感;对带有尾翼的气动布局,喷口位于背风区时喷流影响较小,喷口位于迎风面时气动力变化较大,压心明显前移;多喷口产生的附加推力和力矩不等于每个单喷口线性相加;湍流模型和热喷流效应引起流场结构改变,但是对总的气动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