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7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369篇
航空   1814篇
航天技术   288篇
综合类   213篇
航天   35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微气孔是电弧增材制造2219铝合金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Advanced CMT+P(变极性CMT+脉冲)熔滴过渡模式,研究了EP/EN(正负半周波数)、扫描速度、送丝速度等电弧增材工艺参数对成形2219铝合金微气孔缺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改变EP/EN、扫描速度、送丝速度等参数调控热输入可影响气孔率;在热输入较低时,气孔以形核和长大为主,随热输入增加微气孔数量增多、尺寸增大;在热输入较高时,气孔逸出开始占优,随热输入增加微气孔数量减少;在热输入低至230.5或高至439.5 J/mm时,平均气孔率均可降低至0.2%以下。  相似文献   
152.
使用聚酰亚胺(PI)膜和PI纤维编织布制备深空探测用柔性织物复合材料,研究表面处理对PI膜和PI纤维编织布之间粘结性能的影响。采用自制表面处理剂分别对PI膜和PI纤维编织布的表面进行处理,再经硅橡胶胶黏剂粘结制备柔性复合材料。使用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测试柔性织物复合材料的层间胶接性能,并分析复合材料剥离面的形貌状态。结果显示,PI膜和PI织物的表面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柔性织物复合材料的T剥离强度。其中,PI膜和PI织物未经表面处理时,柔性织物复合材料的T剥离强度为8.9 N/cm。对PI膜进行表面处理,或者对PI膜和PI织物均进行表面处理的情况下,柔性织物复合材料的T剥离强度增加至11.7 N/cm和12.8 N/cm,分别提高了31.5%和43.8%。这表明对PI膜及PI织物进行合理的表面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柔性织物复合材料的胶接性能。  相似文献   
153.
运用不同减水剂和早强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测定其工作性、标准养护强度和蒸汽养护强度,研究了HPC的外加剂选用原则。结果表明,掺加聚缩酸系高效减水剂有利于HPC获得高工作性和高强度。硫酸钠早强剂将导致工作性不好,强度降低。对于蒸汽养护的HPC制品,应该优先采用硫酸钠含量低的萘系高效减水剂。因此,HPC外加剂的选择应该考虑养护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4.
复合桩基是考虑桩与承台底地基土共同承载的一种桩基础形式,在沿海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建立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复合桩基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承载过程中的受力性能,并揭示了桩距对桩土分担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5.
多孔层板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实验选取了一种典型结构的多孔层板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换热特性实验研究。研究了改变冷热气流吹风比对该型层板冷却效果的影响。另外 ,对该型多孔层板的冷却效果沿中轴线顺气流方向的变化规律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层板局部 N ux 和冷却效果 E关于局部 Rex 及冷热气流吹风比 M的数学拟合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6.
介绍了一种表面粗糙度标定及测量的新方法。通过标定一组标准样块的核翼比,可以实现该标定范围内待检样块的粗糙度测量,该方法稳定可靠,试验装置简单,数据处理方便,为表面粗糙度的非接触测量提供了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7.
聚氨酯泡沫塑料拉伸本构关系及其失效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卢子兴 《航空学报》2002,23(2):151-154
 通过 3种密度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拉伸实验,研究了它们的应力 -应变特性及其应变率效应。同时,为确定泡沫塑料拉伸失效机理,对材料进行了扫描电镜下的细观拉伸实验,观察了试件表面胞体的变形与失效过程,再结合宏观拉伸试件断口的扫描电镜分析,进一步讨论了泡沫塑料在拉伸加载下的失效机理。基于泡沫塑料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用数值方法拟合了泡沫塑料的拉伸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158.
采用了 SACMA标准和一种小试样试验方法对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后的压缩 (CAI)行为进行试验研究 ,从层合板的冲击损伤分布、冲击后压缩破坏过程 ,以及层合板的准静态横向压缩、开孔后压缩等多方面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这两种试验方法存在很大差别 ,试验方法不同 ,层合板低速冲击后的压缩行为也不同 ;采用 SACMA标准所测得的低速冲击后压缩强度更能全面反映基体韧性的优劣。作为 CAI试验标准 ,小试样试验方法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59.
 碳/环等先进复合材料断裂韧性低,在静载作用下常具有典型的准脆性破坏模式。而在制造和使用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缺陷、损伤(包括结构缺口等),致使其承载能力大大降低。为防止损伤突然激发并快速扩展而导致灾难性破坏,软化带设计是一种颇有效果的解决办法。 软化带即在受轴向载荷的板(如机翼翼面)上设置的一些不连续条带。  相似文献   
160.
屈服强度与裂纹形成寿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修麟 《航空学报》1989,10(8):439-442
 一般认为材料的疲劳损伤和裂纹形成是由循环局部塑性应变引起的。因此,提高材料对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为屈服强度、比例极限),将有利于提高其疲劳形成门槛值,延长裂纹形成寿命,从而延长疲劳总寿命。然而,材料的微量塑性变形抗力对疲劳性能的影响,仍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所以在一些单位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检验中,似未规定对屈服强度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