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237篇
航空   998篇
航天技术   165篇
综合类   123篇
航天   1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21.
金志光  张堃元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0):2176-2182
为进一步提高侧压式进气道性能,提出了变侧压角与变后掠角+变侧压角两种曲面压缩的侧压式进气道设计方案,利用数值仿真手段对其Ma=6,Ma=4下的流场结构及总体性能开展了研究,并与常规平面压缩的侧压式进气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曲面压缩的侧压式进气道性能要明显优于常规平面压缩进气道;采用变后掠角+变侧压角设计的曲面侧压式进气道具有前掠与后掠两种进气道的优点,能显著提高进气道高低马赫数下的性能.计算发现,Ma=6设计点下,变后掠角+变侧压角曲面侧压式进气道流量系数较常规进气道提高4.1%,总压恢复系数提高5.3%;Ma=4来流条件下,流量系数提高6.3%,总压恢复系数提高5.4%.   相似文献   
422.
涡轮叶片前缘气膜冷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戴萍  林枫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3):519-525
对具有双排气膜孔的涡轮叶片前缘进行了气膜冷却数值模拟,在吹风比M为0.5,1.0的情况下得到了相邻两排孔的流场和气膜冷却效率的分布规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的吹风比下,两排孔的冷气射流运动非常复杂,冷却效率沿流向的分布都是非线性的;在M为1.0时,25°的小角度喷射气膜冷却效果较好.②利用两层k-ε湍流模型比传统的k-ε湍流模型数值预测的精确度高,可较好地模拟叶片前缘的气膜冷却特性.   相似文献   
423.
本文研究了机身模型在迎角0 ̄90°范围内的气动特性,实验风速为21m/s,相应的实验雷诺数(基于机身直径)为0.86×10^5。模型可改变前体头部形状、前体形状、前体长细比和后体长细比,以研究机身形状和几何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非对称起始迎角、侧力和偏航力矩特性。本文研究的机身形状包括尖切拱形、圆锥、钝头型圆锥、椭圆锥和鲨形等5种前体以及相应的后体:所讨论的几何参数有头部半顶角、前体长细  相似文献   
424.
发展了一种可考虑叶片间相角变化的三维失速颤振预测方法。二维计算的最小气动阻尼比三维值低, 说明取特征截面的二维方法偏于保守, 且特征截面的取法具有任意性, 故二维方法仅能作为叶片颤振初步预估之用。为提高颤振预估的精度, 需用三维计算对二维计算结果进行校核。三维和二维计算均表明叶片间相角对蒸汽轮机叶片气弹稳定性影响很大, 叶片颤振预测必须考虑这一关键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5.
本文是在对某机尾旋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引入副翼-方向舵交联系统和稳定轴偏航阻尼器对该机尾旋进入特性的影响,看其抗偏离/尾旋效果.研究方法仍采用微分方程的分支突变理论,结合时域动态响应,计算装有这类控制系统后的飞机平衡面等.  相似文献   
426.
本文通过测力和水槽流态观察试验研究了战斗机和导弹式的翼体组合体翼涡破裂的推迟措施。利用安置于机翼(弹翼)前方和机体两侧的大后掠、小面积的机体边条所产生的边条涡的有利干扰,可以有效地推迟翼涡的破裂,从而达到提高最大升力系数和临界迎角的目的,试验表明,安置在不同位置的机体边条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最大升力系数C_(Lmax),在适当位置时,可提高临界迎角α_(kp)达2°~3°。  相似文献   
427.
鲍国华 《航空学报》1988,9(8):317-323
 本文对不同展弦比双三角翼有侧滑时的气动力进行了实验研究,α=--3°~42°,β=--20°~20°,雷诺数为1.3×10~6。为分析测力结果,作了测压、空时流场及油流等实验。研究表明,不对称来流使机翼迎风侧旋涡绕合推迟,涡破裂提前,背风侧则相反。有侧滑时机翼不对称涡破裂对气动力影响显著,引起大迎角时滚转不稳定。  相似文献   
428.
 当前有关大攻角机翼气动力的数值方法,多数只适用于不可压情况。对于亚音速范围,只对定常情况进行过计算,至今尚未见到非定常方面的文章。为此,我们将文献[1]的方法作进一步发展,使之适合于计算大攻角非线性问题。由于亚音速非定常时间滞后以及尾涡形状不断变化,所以计算比较复杂,本文在处理过程中力求简单。  相似文献   
429.
陶德平  马继华 《航空学报》1989,10(3):119-125
 本文给出了压气机叶栅出口截面的损失分布和气流角沿叶高的变化。叶栅二次涡和端壁吸力面角区分离引起流面翘曲和扭转,角区分离形成损失核心。二次流理论计算叶栅出气角沿叶高变化与实验相近。  相似文献   
430.
王松  崔平远  张池平  杨涤 《航空学报》1998,19(3):315-317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方案,这种方案能够在对被控对象几乎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对一个具有不稳定机翼摇摆问题的薄三角翼飞机模型的仿真证实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