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1篇 |
免费 | 318篇 |
国内免费 | 18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89篇 |
航天技术 | 75篇 |
综合类 | 116篇 |
航天 | 3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87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针对大长细比飞行器外形超声速大迎角条件下前置小翼展开过程引起的非定常问题,应用结构动网格技术和基于脱体涡模拟(DES)的非定常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详细的小翼展开过程流场结构非定常变化特性,并分析了小翼展开引起的法向力、纵向压心系数等气动特性随展开角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速大迎角条件下前置小翼展开过程对小翼附近区域以及尾舵区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影响。小翼完全展开后,压心前移4.1%,降低了飞行器静稳定性,法向力系数增加15.6%,提高了气动过载,对飞行器机动性能均产生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632.
633.
针对太阳能无人机分布式螺旋桨滑流问题,采用基于结构/非结构混合网格的CFD方法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通过截取翼段消除有限翼展三维效应的影响并简化研究对象,将滑移网格和转捩模型应用于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螺旋桨位于翼段前方和后方的情况,并与干净螺旋桨和干净翼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螺旋桨位于翼段前方或后方均使得翼段升力、阻力、低头力矩增加并呈周期性波动,同时螺旋桨位于翼段后方时对翼段的影响较小;而翼段的存在使得螺旋桨的拉力、吸收功率和效率增加并呈周期性波动,流场的非均匀性导致了螺旋桨振动. 相似文献
634.
基于等离子体激励的飞翼布局飞行器气动力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飞翼布局飞行器所面临的飞行控制问题为背景,采用气动力测量技术和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在来流风速为8.2 m/s时,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对飞翼布局飞行器气动力矩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飞行器不同位置布置不同的激励器,可以实现对飞行器滚转、偏航及俯仰力矩的控制;改变激励电压,实现了对气动力矩的比例控制;通过与常规舵面的舵效进行比较,采用等离子体激励器获得的气动力矩控制,可以达到常规舵面一定偏转角度的控制效果.流场测量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激励器对飞翼布局飞行器气动力矩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流动分离和前缘涡破碎点位置的变化来实现的.因此,可以考虑应用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来增强传统的舵面控制,并在提高控制效率的基础上,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飞行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635.
针对大展弦比机翼弹性变形造成其雷达散射截面(RCS)与静态预估结果的不一致,总结弹性变形对大展弦比机翼RCS影响的规律。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对不同弹性变形量下机翼的RCS进行仿真。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从L波段到X波段,极化效应所导致的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之间RCS曲线差值逐步缩小;在L、S和C波段2种极化方式下,弹性变形后导致机翼前缘的峰值及前向均值在大部分情况下均减小,侧向均值在不同的波段弹性变形对其影响无一定的规律;在高频X波段,弹性变形对机翼RCS的影响无单调的增加或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36.
637.
638.
为了满足变体飞机在气动和结构方面的要求,基于变前掠翼布局,提出一种双滑轨式的翼身连动机构,使飞机气动布局可以在平直翼、前掠翼、三角翼之间自由转换。首先,通过结构框图和三维模型图对双滑轨式翼身连动机构进行了总体概述;其次,对设计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说明;最后,从功能实现和结构设计两个方面对双滑轨式翼身连动机构和传统单转轴式翼身连动机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双滑轨式翼身连动机构可以较好地满足气动外形变化的要求,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使翼根处载荷减小35.6%,转轴处载荷减小7.2%。因此,本方案可以作为变体飞机设计过程中的一种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639.
基于MIL-STD-1797A中关于Ⅳ类飞机的飞行品质规范,对小展弦比飞翼战机的滚转轴操纵效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滚转性能要求和滚转操纵效能要求之间的关系,由于翼身融为一体,飞翼的滚转轴转动惯量通常比常规战斗机大很多,因此其对滚转轴操纵效能的需求更大;由于取消了垂尾,小展弦比飞翼的横向静稳定性较小,操纵面偏转产生的侧力也较小;由于采用多组新型操纵面及控制分配技术,飞翼战机可以实现三轴操纵解耦;因此在侧风起降、非对称装载情形下,与常规飞机相比,小展弦比飞翼战机对滚转轴操纵效能的需求具有诸多新特点. 相似文献
640.
变体飞机能够在飞行过程中显著地改变外形和尺寸,从而使单一的飞行器能够实现在起飞、俯冲、巡航等多种飞行状态下都具备优良的飞行性能.折叠翼变体飞机的折叠传动机构对折叠翼的结构动力学和传力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轴/轴套式的折叠传动机构,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有限元网格模型,采用DYNA求解器,详细求解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