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8篇 |
免费 | 92篇 |
国内免费 | 26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788篇 |
航天技术 | 75篇 |
综合类 | 103篇 |
航天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87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21.
大迎角三角翼的前缘涡不仅可以改善其气动力特性,也会显著影响机翼的气动弹性特性。运用基于Euler方程的非定常气动力降阶模型(ROM)方法,耦合结构运动方程,在状态空间内建立了气动弹性分析模型,研究了70°削尖三角翼的大迎角颤振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前缘涡对该机翼颤振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颤振速度随迎角的增加而大幅降低,迎角α=20°时的颤振速度比α=0°时降低了22%。发现了颤振特性随迎角变化时出现的不连续现象,并揭示了该现象是由于系统颤振分支随着静态迎角的增加发生转移所致。 相似文献
622.
623.
本文针对某型无人机翼面、舵面设计,首先导出了一种确定后掠翼舵面展向缝隙尺寸的计算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定量地计算舵面在极限偏转角下缝隙的尺寸,并指出决定舵面缝隙大小几个主要参数,为舵面缝隙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对翼面修型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包括:改变翼型的相对厚度,相对厚度沿展向变化和翼剖面后缘局部修型问题。导出的方法已用于某型无人机设计、制造中,通过缩比模型的风洞吹风试验和首批样机科研试飞验证,舵 相似文献
624.
简化自适应机翼的气动外形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适应机翼技术的研究对于超声速飞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二维翼型自适应的研究基础上,用Powell法优化计算了对前缘后掠角为35°,展弦比λ=3.9,梢根比η=0.17,机翼剖面为NACA65006翼型的梯形翼的前后缘舵面偏转角,从而获得了在亚跨声速时升阻比大而在超声速时阻力系数小的简化自适应机翼的最优气动外形。本文采用了并行遗传算法,计算了要求亚跨声速升阻比大同时超声速阻力小的气动双目标优化机翼的外形。讨论了优化机翼相对于原始机翼的气动增益。与二维一样,三维数值算例也证明了自适应机翼可获得明显的气动增益。 相似文献
625.
75°/45°双三角翼外翼前缘形状对大迎角分离流动特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风洞试验和水洞试验研究了75°/45°双三角翼的外翼前缘形状对大迎角分离流动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涡破裂沿翼面向前发展的迎角迎我范围内,外翼前缘钝化对涡态的发展、压强分布和气动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26.
627.
628.
本文叙述了一种典型的带前缘襟翼或缝翼的切尖三角机翼,在跨超声速风洞中,进行跨声速测压、测力试验研究的情况。给出部分带有前缘襟翼的机翼压力分布曲线及有副翼偏角的测力试验曲线。从机翼压力分布的积分与测力试验结果看到,两者很接近,其结果均符合线性理论及跨声速波动规律。 相似文献
629.
40°后掠角三角翼不同前缘形状对其气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风洞测力实验,研究了40°后掠角不同前缘形状对三角翼气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前缘背风面倒角机翼的升阻比最大,而前缘迎风面倒角机翼的升阻比最小。相同前缘形状倒角机翼,其倒角值的变化对三角翼升力特性的影响不大。小迎角下,前缘迎风面倒角机翼的升力系数略高于其余不同前缘形状的三角翼。 相似文献
630.
基于智能材料与结构的自适应机翼技术在无人战斗机(UCAV)上的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自适应机翼的概述和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功能特点。针对无人战斗机(UCAV)的设计思想和技术需要,详细阐述了基于智能材料与结构的自适应机翼技术在无人战斗机(UCAV)上的应用形式及其功能特点,从而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