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1篇
  免费   623篇
  国内免费   592篇
航空   2935篇
航天技术   744篇
综合类   932篇
航天   74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CubeSail is a nano-solar sail mission based on the 3U CubeSat standard, which is currently being designed and built at the Surrey Space Centre, University of Surrey. CubeSail will have a total mass of around 3 kg and will deploy a 5 × 5 m sail in low Earth orbit. The primary aim of the mission is to demonstrate the concept of solar sailing and end-of-life de-orbiting using the sail membrane as a drag-sail. The spacecraft will have a compact 3-axis stabilised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which uses three magnetic torquers aligned with the spacecraft principle axis as well as a novel two-dimensional translation stage separating the spacecraft bus from the sail. CubeSail’s deployment mechanism consists of four novel booms and four-quadrant sail membranes. The proposed booms are made from tape-spring blades and will deploy the sail membrane from a 2U CubeSat standard struc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s level overview of the CubeSat mission, focusing on the mission orbit and de-orbiting, in addition to the deployment, attitude control and the satellite bus.  相似文献   
962.
给出了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设计结构.为研究Rainbow型压电换能器材料、尺寸参数对其发电能力的影响,根据压电材料的机电耦合方程和对换能器的力学理论分析,建立了Rainbow型压电换能器开路电压与输出电能的数学模型.对开路电压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对输出电能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金属基片的宽度与厚度、换能结构初始曲率半径的增大将会引起换能结构两片压电薄膜输出电能的降低;金属基片长度、压电薄膜宽度的增大将会引起两片压电薄膜输出电能的增加;压电薄膜长度、厚度的增大将会使得两片压电薄膜输出电能先增加后减小;铍青铜基片换能器要优于钢基片换能器;换能器弧形内侧压电薄膜的输出电能都要大于外侧压电薄膜.最后,结合Rainbow型压电换能器的力学分析给出了分析结果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963.
美国AEHF军事通信卫星推进系统及其在首发星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先进极高频(AEHF)项目将采用4颗运行于地球同步轨道(GEO)的AE—HF军事通信卫星。AEHF卫星的推进系统由远地点发动机、姿态控制发动机组和双模式霍尔电推进子系统组成。首发星AEHF-1是世界上首个采用霍尔电推进系统执行发射后轨道提升任夯的GEO卫星。AEHF-1卫星星箭分离后,远地点发动机未能正常工作,因此...  相似文献   
964.
在烘烤过程中,密集烤房内部不同位点的风速之间密切又复杂.为确定风速指标间的关系,测定了密集烤房内405个风速值,对15个风速指标进行了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聚类临界值为0.8时,15个风速指标可被聚为2类;当聚类临界值为0.7时,15个风速指标可被聚为1类.通过分析,密集烤房内部同一平面不同位点的风速差异较小,可视为均匀一致,密集烤房能够保证装烟室同一层烟叶整体上均处于同样的变色和干燥环境下,从而能够在理论上保证其烟叶相同的烘烤质量.  相似文献   
965.
基于多电技术的民用飞机舱门电作动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多电技术的工程应用较少,基于此,以舱门电作动器为例,分析了其技术要求,从No-Back和软硬件设计技术两方面对设计难点进行了研究,然后对电机组件、齿轮装置、控制组件、控制板、作动器控制算法进行了系统设计,并完成样件试验。结果表明,样件满足设计要求和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966.
为分析碘工质射频离子推力器束流特性,应用粒子云网格算法(PIC),对碘工质射频离子推力器栅极系统进行三维数值仿真。碘工质电离产物中除了大量存在的I+,还包含少量I2+、I2+、I3+几种多价离子。对添加多价离子前后束流特性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该栅极系统离子空间分布、电势分布、离子相空间分布以及束流、束流发散角,并对变密度工况下束流大小进行统计。计算结果表明,程序能较好地模拟离子在栅极系统中的运动情况:添加多价离子后,等离子体悬浮电势有所上升,鞍点电势有所下降,但整体电势分布的变化幅度较小;添加多价离子后束流大小略有增加,束流发散角略有减小,通过理论分析可知仿真所得理论推力及理论比冲均有小幅度增加;放电室等离子体数密度增加到约2.4×1017m-3时,该栅极系统达到了束流引出的极限,后续增大等离子体密度引出束流不增反降。模拟结果可以为碘工质射频离子推力器栅极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7.
建立了风环境下行驶于振荡桥梁上的车辆受到侧向突发阵风时的车辆安全性分析方法.定义了包括侧翻、侧滑和偏转在内的三种风致车辆事故.在综合考虑路面粗糙度、车辆悬挂系统以及车轮相对于桥面侧向相对滑动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够考虑桥梁的静风响应、抖振响应、汽车一桥梁耦合振动、系统的时变特性以及结构几何非线性和气动荷载非线性影响的风一汽车一桥梁系统空间耦合分析模型,编制了相应的分析程序.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工程实例,运用所编制的程序研究了路面粗糙度、风速以及干、湿、雪、冰路面状况对行驶于桥梁上的车辆安全性的影响,给出了典型车辆在桥梁上发生事故的临界风速,并与车辆行驶于路面上的相应值进行了对比;对比表明:振荡的桥梁会降低车辆发生事故的临界风速.  相似文献   
968.
微型扑翼飞行器升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微型扑翼飞行器升力机理进行探索性研究,本文利用西北工业大学微型飞行器专用风洞进行了扑动翼频率、风速、迎角、扑动翼弯度对其升力特性影响的研究.并且利用示波器对扑动翼扑动相位角和产生升力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升力特性的研究为微型扑翼飞行器总体设计和气动布局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工程指导.  相似文献   
969.
基于低矮建筑物实测数据的改进湍流物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准确模拟低矮建筑物壁面上分离涡位置的平均风压比较困难,这些区域在绕钝体流动中也是很关键的部位.本文在Spalart-Allamaras湍流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钝体绕流流场特性,结合低矮建筑物上的实测数据,调试并选取合适的参数,提高涡粘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改进的S-A湍流物理模型.通过对6m立方体和Silsoe低矮建筑模型进行稳态数值模拟,由改进S-A湍流模型得到的屋面、背风和侧风面上平均风压结果,比目前公认的模拟钝体绕流效果较好的SST湍流模型有较大改善,比风洞实验更接近实测结果.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改进湍流模型的方法,将是一条提高预测建筑物表面平均风压精度很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0.
从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两方面介绍了功率传感器自动校准系统.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软件设计思路,并就其特点进行说明.该自动校准系统在Visual Basic 6.0环境下完成编程,完整地实现了登录、设备信患登记、测试、报告文件输出及查询功能,使用简便、性能可靠且人机交互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