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1篇
  免费   623篇
  国内免费   592篇
航空   2935篇
航天技术   744篇
综合类   932篇
航天   74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The Wind   spacecraft’s Faraday cups (FC) continue to produce high-quality, in situ observations of thermal protons (i.e., ionized hydrogen) and αα-particles (i.e., fully ionized helium) in the solar wind. By fitting a Wind/FC ion spectrum with a model veloc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VDF) for each particle species, values for density, bulk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can be inferred. Incorporating measurements of the background magnetic field from the Wind Magnetic Field Investigation (MFI) allows perpendicular and parallel temperature components to be separated. Prior implementations of this analysis averaged the higher-cadence Wind/MFI measurements to match that of the Wind/FC ion spectra. However,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recent and extensive revisions to the analysis software that, among other things, eliminate such averaging and thereby account for variation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over the time taken to measure the ions. A statistical comparison reveals that the old version consistently underestimates the temperature anisotropy of ion VDF’s: averaging over fluctuations in the magnetic field essentially blurs the perpendicular and parallel temperature components, which makes the plasma seem artificially more isotropic. The new version not only provides a more accurate dataset of ion parameters (which is well suited to the study of microkinetic phenomena), it also demonstrates a novel technique for jointly processing particle and field data. Such methods are crucial to heliophysics as wave-particle interactions are increasingly seen a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ynamics of the solar wind and similar space plasmas.  相似文献   
952.
基于变速控制力矩陀螺群动力学模型建立其复合控制方程和分系统解耦约束方程,用矩阵投影方法同步设计得到航天器姿态与能量一体控制复合操纵律,利用Lyapunov方法分析了转子轴向惯量误差对姿态控制分系统的影响.根据飞轮转子轴向惯量与功率输出之间的误差关系设计出功率控制补偿器.复合操纵律中的力矩和功率两解形式相同,约束方程使得姿态与能量控制两分系统解耦,便于进行考虑执行机构特性的闭环控制系统性能分析.考虑飞轮转子轴向惯量误差时,姿态控制分系统的输出耗散特性使其能够保持稳定,而功率控制分系统输出误差与转子轴向惯量误差成比例关系,经过补偿后功率输出能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53.
研究GPS转发式欺骗干扰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模型,分析转发式欺骗干扰系统的实现结构,并通过仿真检测验证了干扰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无抗欺骗干扰措施的GPS C/A码接收机,转发式干扰机只需要很小的转发增益,即可达到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954.
跨超声速风洞大开角段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超声速风洞大开角段设计技术研究对于提高大开角段的安全性能与改进稳定段入口气流质量有着重大意义.由于影响大开角段性能的参数较多,完全通过试验方法进行设计的成本过高.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结合适当的边界条件,对不同参数的大开角段进行了模拟,从数值模拟的结果可以看到,孔板开孔率和扩开角对大开角段性能有显著影响,通过比较得出了较为合理的参数匹配.这表明本文所用的方法用于大开角段气动设计是可行的,这为数值模拟方法应用于风洞部段气动设计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955.
通过风洞试验对双三角翼的内涡襟翼及外涡襟翼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涡襟翼效率的各种因素及其规律,其中包括机翼前缘区状态、涡襟翼形状、涡襟翼偏度、内、外涡襟翼的搭配以及后缘襟翼效率等。尤其是根据内外翼涡场的不同研究了复合平面形状机翼内涡襟翼与外涡襟翼设计上的特点,为设计双三角翼的涡襟翼提供了参考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正确设计前缘涡襟翼与后缘襟翼可以优化大后掠双三角机翼的低速性能。  相似文献   
956.
可移动式风蚀风洞是对土壤进行抗风蚀能力测试研究的一种有力工具。所设计的风蚀风洞全长15.9 m,其中实验段长7.7 m,平均分为7段,入口截面长宽均为0.9 m;收缩段长1.2 m,收缩比为2;风洞内风速在0~20 m/s范围内连续可调,转角段的创新设计能够是风洞有均匀的流场。风洞的各个部分易于连接和拆分,以便于野外科学研究时移动和运输的功能。经过运行测试和风速廓线实验,空风洞下风洞的各项气动性能指标已经达到设计标准,该风洞已经投入到科研实验中。  相似文献   
957.
碳纤维复合壳体用基体环氧树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碳纤维缠绕用基体环氧树脂的种类、选择原则及适于碳纤维缠绕用基体树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58.
随着复合材料在飞机中所占比重的增大,诸多电磁兼容设计的问题也日趋凸显。本文分析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对电流回路接地的影响,介绍了复合材料结构内接地网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提出了接地网设计及优化时的设计目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959.
阐述了一种基于电流型脉宽调制控制器的多路输出反激变换器的设计。采用输出电压加权反馈和变压器绕组设计技术,实现了较高的多路输出电压的交叉调整率。实验结果表明,15V输出的调整率为1.6%,交叉调整率为4.86%。该电路实现简单,效率高,可靠性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60.
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已经成为高度复杂的实时系统,新一代航电系统的发展对电源模块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大电流供电、余度供电、故障隔离等。传统的电源模块已经不能适应这些需求,因此,需要设计具有电源控制及管理功能的智能电源及其控制软件。通过对一种智能控制电源软件设计及其控制策略的分析,详细描述了智能电源在新航电系统中的功能及应用,为智能电源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提供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