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27篇 |
免费 | 3031篇 |
国内免费 | 104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258篇 |
航天技术 | 1412篇 |
综合类 | 911篇 |
航天 | 12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2篇 |
2024年 | 215篇 |
2023年 | 270篇 |
2022年 | 329篇 |
2021年 | 417篇 |
2020年 | 402篇 |
2019年 | 418篇 |
2018年 | 400篇 |
2017年 | 428篇 |
2016年 | 444篇 |
2015年 | 416篇 |
2014年 | 494篇 |
2013年 | 427篇 |
2012年 | 475篇 |
2011年 | 529篇 |
2010年 | 432篇 |
2009年 | 420篇 |
2008年 | 386篇 |
2007年 | 429篇 |
2006年 | 318篇 |
2005年 | 303篇 |
2004年 | 257篇 |
2003年 | 241篇 |
2002年 | 160篇 |
2001年 | 149篇 |
2000年 | 152篇 |
1999年 | 148篇 |
1998年 | 105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70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谭晓阳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1,28(1):39-45
正确理解和跟踪人脸是构建能够在复杂人类环境中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系统的首要和关键步骤,可形变模型通过统计学习方法给出对象形状的紧凑数学表示,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从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角度,对人脸图像的可形变模型构建这一研究课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特别地,对其中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建立了一个抽象的统一贝叶斯可形变模型;在此框架下,对标准的点分布模型PDM模型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对一些主要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对这些方法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3.
54.
研究绳系结构和绳索预紧力对全模颤振双索悬挂系统刚体模态频率的影响。首先,基于绳索并联机构理论,对双索悬挂系统进行静力学建模,引入加权矩阵,推导了双索悬挂系统静刚度模型;其次,建立双索悬挂系统无阻尼振荡方程,分析双索悬挂系统刚体模态频率变化规律;进而,搭建了双索悬挂系统地面样机,开展系统模态频率测试试验,研究系统刚体模态频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最后,参考试验结果修正所建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绳索预紧力的增加,系统刚体模态频率呈上升趋势,但各阶刚体模态的固有频率上升速率不同,平动模态的固有频率受绳索预紧力影响比转动模态小得多;在转动模态方面,滚转模态的固有频率最大且上升快;在平动模态方面,升沉模态的固有频率大于横侧滑模态的固有频率;双索经过的机身前后滑轮与飞机模型质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支撑系统俯仰模态、偏航模态的固有频率,但几乎不影响其滚转模态的固有频率。研究发现,通过控制悬挂绳索预紧力的大小,合理设计机身上的滑轮安装位置,能够有效降低双索悬挂系统刚体模态频率。研究结果对于优化设计全模颤振双索悬挂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56.
离心喷嘴雾化特性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动量守恒原理,分析了离心喷嘴的结构参数与喷嘴雾化特性(流量系数、喷雾锥角等)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无粘理论计算模型.理论计算的结果与有关的实验数据相比较,符合程度较好.本文建立的理论计算模型对离心喷嘴雾化特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本文探讨不同离心力分布对旋流加力室性能的影响.对模型的流体阻力、温度分布和燃烧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旋流器出口的四种切向速度分布为:Rankine涡、强迫涡、自由涡和常数角涡.试验表明:出口为Rankine涡的旋流器,其流体阻力最小;在由离心力组织燃烧的加力室模型中,即使在小旋流数下(S=0.25)仍可获得大于90%的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58.
为检测某火控系统的性能,采用统计量分析和AR模型预测相结合来对火控系统实时解算的数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距离误差和航向误差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误差,距离误差主要是由随机的量测误差构成的,而航向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59.
60.
复合式收扩套筒空气雾化喷嘴中, 副油路是一个单油路离心喷嘴, 主油路采用双旋流空气雾化, 喷嘴是直射式.在点火研究中, 只是单油路离心喷嘴工作.实验用的燃烧室是一个单头部矩形燃烧室, 在燃烧室进口温度为常温, 进口压力为常压, 燃烧室压力降0.9%9.0%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复合式空气雾化喷嘴燃烧室的点火性能.在同样条件下, 研究了复合式空气雾化喷嘴的雾化性能并总结了经验关系.分析了影响点火的主要因素, 通过整理雾化数据, 以Lefebvre点火模型为基础, 总结了该类燃烧室点火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